燕皮餛飩是我最愛吃的食物之一。因為我的外公是福州人,而燕皮又起源於福建,所以常有朋友送來色澤潔白,薄如紙張的燕皮。燕皮始創於清末光緒年間,是將豬瘦肉用木棒捶成肉茸,放入甘薯粉中碾作薄皮而成。所以燕皮要比一般的麵皮更具有韌性,百煮不爛。
一次,一位朋友送來一包燕皮,我很想知道燕皮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於是立即衝到廚房,打開了包裝。原來,燕皮是像宣紙一樣一層層地疊好的,上面還有防止粘住的白粉。燕皮在沒有蘸水之前是很脆的,一折就碎。而蘸了水之後,就會變得很柔軟,很有韌性了。
媽媽將燕皮很小心地掰成一片片正方形,把白白的燕皮在清水中一浸,它立刻變得透明、柔軟了。再將拌好的餡料放上去包好。這時燕皮還沒有粘性,要把它們分散地放在盤子里蒸熟了,才能在高湯里煮。
終於,燕皮餛飩做好了。一端上來,我的鼻子里就充滿了一股淡淡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半透明的皮里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淡綠的芹菜和粉紅的豬肉。燕皮看上去薄,但是不會像別的麵皮那樣會糊掉。用勺子舀起來咬一口,雖然沒有像水餃那樣包了很多湯汁在裡面,但是咬起來有沙沙的聲音,很有韌性。那鮮美的味道足以讓人大飽口福,讓人吃完了還想再要。我以前一直不知道,這麼薄的燕皮怎麼這樣有韌性,現在知道了裡面是加肉末的。
燕皮餛飩僅管只是一種小吃,可是它製作時間長,工藝複雜,怪不得在清朝就是御用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