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讀《莊子》讀的有些頭暈腦脹,越往深處似乎越難把握,有些問題就是百思而不得解,甚至開始有些懷疑自己的智商了。關於莊子是“如何成就其藝術的人生”一問題頭緒紛雜,總是難以理清,試着談論一下,希冀梳理與交流。
莊子所成就的人生即為“道”的人生、虛靜的人生、純樸淡泊的人生、亦即是一種理想的人生狀態,這種思想在本質上不期然而然地與最高藝術精神殊途同歸,因而徐復觀先生稱莊子的人生為“藝術的人生”。如何成就“藝術的人生”,在莊子思想中有以下幾個關鍵詞:
其一,至美、至樂、至巧。“美、樂、巧”都是藝術的主要內容或效果。莊子“否定世俗浮薄之美,否定世俗純感官性的樂,輕視世俗矜心著意之巧”。莊子《知北游》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張要從世俗之美追溯上去,把握人生中的“大美”。美的效果即是“樂”,而至美產生的樂應為“至樂”,這超越了世俗感官的快感而上升到另一境界。莊子在《大宗師》中說:“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處的“巧”即不為世俗工匠之巧的大巧,是“驚若鬼神”與造化同工的大巧。至美、至樂、至巧與最高藝術精神是相符合的。而現實中,作為太過平庸愚鈍的自己如何才能判斷哪些是“至美、至樂、至巧”呢?
其二,游。“游”在庄學思想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它貫穿了整個莊子思想。“游”即是希望人的精神得到徹底、自由的解放,而求得自由解放的條件一是要懂得“無用”的道理。“無用”的觀念是莊子思想中消極一面的主要內容。莊子《人間世》中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認為無用乃是大用,無用於社會,即不為社會所束縛,便可以得到“逍遙遊”了。因此“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便成為莊子精神的“世外桃源”,忘記天下,忘記知識,甚至忘記自己,把無用的自己置身於“世外桃源”從而得到精神的自由解放。這一觀念的確有些過於消極,倘若世人都有此“無用”之念,那麼社會就不要發展了。二是要懂得“和”的觀點。這一觀點是比較積極的,“和”即是諧和、統一,這也是藝術最基本的性格。莊子以“和”註釋德,而德與性同義,指的是人的本質,從而推知人的本質即是“和”,這與藝術的性格也是相通的。
其三,心齋與坐忘。這是莊子整個精神的核心,也是最難把握的一點。心齋即擺脫知識,坐忘則要求慾望與知識同時擺脫,達到“無己”“喪我”的狀態,精神乃可得到徹底的自由。在“坐忘”的過程中,“忘知”最為重要,剩下的即是“徇耳目以內通”的純知覺活動,從而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狀態。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小孩子能夠善於發現美,善於得到快樂的根源了,而我們之所以總是會鬱鬱寡歡或許即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吧,看來知識多了未必是好事,知識越多越會阻礙心境的自由,越會在無形中束縛自己的行為,從而達不到精神的自由。可是沒有知識、忘記知識真是很難做到,又是一組矛盾,看來矛盾無處不在啊!
碎語“藝術的人生” 標籤:碎語作文 閑言碎語作文 藝術作文 藝術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