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雜文>雨(地理論文)

雨(地理論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時間是世界進步的標誌,燈光是詩人筆下的繁華,煙塵散盡,清筆搖曳,窗外稀稀拉拉的雨,遞去的是一段淺念的相思,抬頭看看天,望見的已是一片朦朧,早便不知,那何時的雨,亦是如此。。。

  適當的雨水可以調節生態自然的平衡,促進植物的生長,但是,水滿了終會溢出來,也許是浪費,又或許是災難。

  前些日子發生的一場暴雨便可以說是災難了,那是一種人類引發的必然,一種遲早會來到的結果,佛曾說,因果輪迴乃天之六道。既然已經有了“果”,那麼,“因”也必然是存在的。

  對於北京暴雨的形成原因,我仔細想了一想,大概有一下這麼幾點:

  一、1.全球氣候變化大背景下的極端天氣呈顯著增加態勢,全球各大城市都頻繁被雨災、洪災、旱災、酷熱等侵擾;北京的季風性氣候所致

  二、城市面積過大,城市熱導效應明顯,過熱氣流上升,造成城市區域降雨頻率和強度大大增加

  三、地形因素:西部高,東部低,暖濕氣團遇山,不能較順利通過,形成降雨;

  四、城市高樓林立,擾亂局域氣流,加劇暴雨產生

  北京的暴雨大多情況下是這樣產生的,但是,還會有其他的原因嗎?對於北京而言,它的降雨大都集中在5月到9月,而這次暴雨恰恰在此段時間內,這麼看來,確實就少了許多反常令人注意,但北京地處溫帶,受夏季風影響多,來自高緯的冷空氣和來自低緯的暖空氣交匯,而所形成的雨主要是“鋒面雨”——鋒面雨主要產生在雨層雲中,在鋒面雲系中雨層雲最厚,又是一種冷暖空氣交接而成的混合雲,其上部為冰晶,下部為水滴,中部常常冰水共存,能很快引起沖並作用,因為雲的厚度大,雲滴在沖並過程中經過的路程長,有利於雲滴增大,雨層雲的底部離地面近,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易被蒸發,很有利於形成降水。雨層越厚,雲底距離地面越近,降水就越強。 所以,北京這次的所形成的暴雨的可能性之一就是,雲層底部離地面極近,從而導致降水很強,達到暴雨的境界,但是,作為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區平均降雨量215毫米的鋒面雨,可能性就很小了,但這恰恰卻又是可能性最大的一個,所以,我認為,這次的降雨有可能是由多個類型的雨所共同形成的。之所以這麼說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單一類型的雨形成如此大的暴雨的可能性很小。(但卻不一定沒有)

  二、北京地處偏北,雨期不會太長,所以,雨的持續性很小。

  三、北京的工業程度不會讓鋒面雨的高度過於靠近地面,形成太大的暴雨。

  但畢竟是無絕對的事的,以上只是我對其成因的猜想罷了。

  關於北京暴雨事件中,它對於我們來講,思想上的啟迪遠遠超過了其自身對我們的影響:

  首先,暴雨對農業是必然有影響的,而這個大小也就取決於了一點上——“防”上,對於事情的預判起到了無可厚非的作用,有了預判才能有最好的防災的結果,可是,視轉北京呢?作為當今中國的首都,連這麼一點常識也不具備,可想而知,世人對時局的判斷有多麼膚淺,不是發生了再去後悔,而是發生前去預防,就算髮生了,不要去辯解,要用雙手去改變,要用大腦去反思,去吸取教訓,惟有如此,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其次,我認為,暴雨的形成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在此之前,必有反常,至於為什麼沒人肯去公布這些反常的現象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一場特大暴雨在沒有引發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竟然可以摧毀房子!那麼,這雨是有多大呢?如果是事實的話,會不會有些駭人聽聞呢?雖然,這些房子有可能這些房子是舊房、土房,可是,在一篇政治報道中出現了不具代表性的東西作為代表,那麼,當地政府又是為何做出這件事的呢?也許,是得有領導去來和他談了。

  就此,這僅僅是一些政治上的問題,繼續對地理進行些許分析——對於剛才在暴雨成因提到的多類型混合雨,又想到了令一種可能:

  北京的暴雨產生了一些對人物的破壞,而出於當時的季節,我認為這場雨有可能是對流雨,暖氣流由南至北與冷氣流由北至南交於北京從而引發了降雨,但是就對流雨而言,雖然覆蓋範圍夠了,可是卻也依舊不夠形成如此暴雨,由此,它可能是由單一的對流雨複合疊加而形成的,這並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的事,這種對流雨形成的過程必然極其複雜,時間也必然會更加持久,但是具體的什麼,我就說不到了。

  北京的暴雨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也必然是存在的,前面也稍微提了一下,不過卻並沒怎麼說,那麼,我現在便來談上一談。

  巧合的關係永遠不像萬一,一個是運氣,一個是概率。在人類踏足工業的這一百年內,對地球的破壞甚至超過了以前古人對地球造成的破壞的總和,也正是在這百年間,幾乎所有的巧合都在一 一上演:地震、海嘯、洪水、暴雨等等極限災難都在發生,其中,暴雨是被影響的最大的一個,在最近全球變暖的幾年內,暴雨由於溫室效應變得越加頻繁,但是,溫度,對暴雨真的有影響嗎?這一切,真的只是像表面所呈現的那樣嗎?難道,不可能是溫度里的什麼物質引動的嗎?也許,答案是是是否,又有可能是其他什麼,也許,這一切,着實不是現在所能探究實驗的。

  冰川在融化,海平面在上升,如果這樣下去,沿岸的城市將消亡,不管這與暴雨有沒有關係,人類的雙足已經逐漸步入了滅亡,人類,是該改變了了。

  暴雨隱藏了許多秘密,也給了人們一些警鐘與啟示,政治與生存、經濟與災難、私慾與發展,我們是該反思了,不能讓世界消亡在我們手中,發展的代價不是消亡,而是創造!世界需要進步,但卻永不需要付出退步的進步!

  還是這場雨,它對我而言,價值早不是它是不是一種極端天氣,而是它給我對人生,對世界的思考,這才是它對我的價值所在。

  暴雨是一種極端的天氣,而當物質達到極端時,它的結構必然會有不同,甚至會不遵守物理規律,比如,黑洞就是一種極端的物質結構,幾近所有的物理規律對它都不怎麼奏效,那麼,經過類比后,暴雨自身的結構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探索中繼續迷濛着方向,螢火的誘惑終會變成璀璨的皓月,我打開時間大門的地圖,一同伴隨着這大地的裂變。

  筆/翰墨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