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維持着我們的生命。
呼吸停止的時候,也是生命終結之時。
每個人都終其一生地重複着呼吸這個動作。
可我們卻似乎總是對千遍一律的事情感到厭煩,我們厭倦一成不變的工作,厭倦總是對着同樣的臉孔,厭倦一直停留在同一個地方。
我們試圖反抗,掙脫。
我們學習更多的技術讓自己可以從事更多元化的工作,我們親近藝術,為了使眼光能觸及的一切變得更多姿多彩,我們不再熱衷於總是愛戀着同一個人,現在的我們可以同時愛很多人,越長大,我們越渴望旅行,渴望去更多不同的地方。
我們越掙脫,越無法逃脫。
我們總是發現技能掌握得再多,最終我們也只會捨身於其中一個領域,藝術再驚人多變,最終我們也只會沉溺於其中一個風格,擁有的愛人再多,最終我們也只會選擇跟一個人共度餘生,旅行的地方再多,最終我們也總是會選擇一個地方停留下來。
曾經最喜歡熱鬧的人,也會在某年某月某日戀上寂靜,曾經最軟弱的人,也會在某年某月某日堅強起來,曾經最依賴他人的人,也會在某年某月某日開始獨立自主。
所以,某年某月某日,我們不再逃脫。
我們開始喜歡千遍一律的東西。
我們安靜的聽着自己的一呼一吸,回歸到生命的律動之中。
可是,這種狀態永遠不是一種永恆。
很快,我們又會開始想要掙脫,然後義無反顧的重複曾經有過的所有慾望。然後,我們又會安於現狀。
循環於兩極,這就像呼吸。
想起著名的建築師米斯。凡德洛曾經說過的"less is more。“還有針對此,有人提出的"less is broe。"
這兩句意義完全相反的英語道出了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不同的態度,因為時代的更迭,這兩句意義完全相反的英語竟顯得毫無矛盾,時至今日,甚至可以相互並存。
不斷地變化,永遠地接近完美。
因為如果我們不是真的完美,才能成就更完美。
變化即是永恆,缺陷即是完美。
這便是太極,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