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人生解讀>摒棄浮躁

摒棄浮躁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為了這個命題,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拜讀了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著於80年代的長篇小說《浮躁》,小說描寫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變革下的農村因家族利益而引起的衝突鬥爭。我是一個“80后,”咱不敢也沒資格對文學大家的作品做出什麼所謂評價,只要喜歡和崇敬這就夠了。

  小說的主題是寫浮躁,其實細讀其中的內容無不延引出人性的真善美與假醜惡。時代不同,浮躁也會與時俱進,但總歸是大同小異,而浮躁的背後其實就是扭曲變態的輕浮、虛榮、名利、貪婪、自私的混合寄生體。時代的方向會因社會變革發生改變,但時代的主題則永遠不會發生改變。真善美永遠都是我們人生的主旋律,需要頌揚和傳播;而假醜惡則永遠是人人所要唾棄和遠離的。

  浮躁自古以來皆有之,不知從何時起,浮躁已堂而皇之地升級為我們生活中的常態。而今,不難發現人們熱衷於談論着城裡的噱頭新聞八卦段子,卻很少提及自己的家鄉農村;學校里,老師讓學生填寫家庭信息,表格里多了家長的單位和職務專欄;商場中,商家把300元一雙的鞋子漲到999元,后又打折促銷,最終讓顧客398元搞定;而今,國人誰也不示弱,總認為富甲一方、官居顯赫就可以呼風喚雨,以至於酒駕被抓后明明沒有背景的也要謊稱我是某領導、放了我給你們提副處等等。現在連身居萊西售樓的廣告詞都不得不讓人讚歎:建在市區稱坐擁一城繁華,至尊典藏。建在郊區就稱旺宅福地,榮耀全城。其實無非是一套房子而已。

  每每看到這諸多令人思之發笑的情景,就想起了范偉的一句話:夥計,別裝了!

  細細想來,這不是浮躁還會是什麼?!脫離實際,脫離現實。愛虛慕榮、嘩眾取寵、好大喜功、炫財耀富、唯利是圖……這些正是引起我們浮躁的根源所在,世界對我們充滿了誘惑,而誘惑讓我們迷失了自己。

  浮躁,消磨人的意志,麻木人的感覺。浮躁,可以使你我好高騖遠,失去平衡,甚至迷失方向。浮躁讓你我遇事不愛思考、去偽存真,而是喜歡人云亦云,走馬觀花。浮躁讓你我得意時忘形,失意時煩憂。有功勞是自己的,出問題算別人的。浮躁的人眼高手低,不去考慮自己的長短優劣,卻喜歡與人搞攀比,擺架子。浮躁說白了,就是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沒有充分認識自己,遇事心浮氣躁,不從實際出發,沒有保持一顆平常心。而這也完全脫離當年毛主席訓戒我們“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工作作風,更是與中國夢的精神內涵背道而馳,因此浮躁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們的浮躁,存在於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每天都在為財富忙、為名利忙、為職稱忙,忙得忘乎所以,以至於忙到最後變成茫然,不知道忙了一年是怎麼過來的:是否在盤算一年賺了多少票子的時候感到身心疲憊?是否在得到夢想的職務和級別時,覺得有些力不從心,難以勝任?……有人說,現在生活太累,壓力大,不得已的浮躁。真是這樣嗎?如果這算強詞奪理的話,那革命時期紅軍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翻烏嶺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多少磨難,吃盡多少苦頭,吃不飽穿不暖,但越是這樣艱苦的歲月,卻激勵着多少人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崇高追求而一往無前?多少舍己生為他生的感人故事?又閃爍着多少人性的光輝?最終紅軍成為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這豈是一句不得已的浮躁就畏步不前?建國初期,國家一窮二白,可就是那個缺技術缺裝備缺人才的年代,卻造就了我們前輩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篳路藍縷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用勤勞的雙手鑽探出新中國第一口油井——大慶油田。在帝國主義不屑的眼神中,走戈壁戰寒暑,費盡心血克服無數困難,硬是讓兩彈一星炸開烏雲騰上九霄!讓世界為之一震!這是何等的堅定!又是何等的毅力!豈不正是我輩在衣食無憂的年代里所缺乏的實幹精神嗎?又豈是一句浮躁就畏步不前?

  我們成長在前輩開創的新中國,卻正失去前輩骨子裡的精神。中國夢,時代的夢,民族的夢,更是我們年青一代的夢,“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我們年青一輩力當戒驕戒躁,腳踏實地,勇挑重擔!

  爾今,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不安於現狀,卻又浸淫在浮躁中不能自拔。吃着飯刷手機,寫材料網上搜,人在崗位心在外,不想努力付出卻想及時享樂,豈不知在功利色彩、自私浮躁的心態中已經漸漸迷失自我。因為心虛,我們不吃自己種的瓜果蔬菜,而是喜歡扎堆農家宴吃天然的,殊不知無形中還是中了店家的招數;受到不公,我們憤恨那些戾氣跋扈的“官二代”、“富二代”,內心卻渴求着自己也能處在社會天平的上端,享有某種特權和資源;心裡不平,我們憤恨別人賺了昧心錢,可是自己賺了后卻睡的高枕無憂;因為貪婪,我們撿到別人的錢包揣入囊中,卻忘記了自己證卡丟失時的焦急;會議上,擬好的公文基調都是形勢大好,不是高度重視,就是顯著提高,卻鮮得去主動關心那些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餐桌上,有人可以吃一頓幾萬元的年夜飯,最後卻沒有吃到年味,親情味。是你?是我?還是她?取利自己己多,舍利別人少。看熱鬧的多想問題的少,指責別人多反思自己少。上班攤開本子,我們提筆忘字;回家打開電腦,我們“審美疲勞,”直至笑到乏味。

  劉元舉的《風格與耐性》一文中曾有這樣一則故事。在意大利,有一個阿馬蒂家族,他們生產一種著名的小提琴,從中世紀至今,他們一直恪守着傳統的製作工藝:備料選料一二十年,制琴大師親自深入深山老林選樹,砍伐、晾乾、鋸板、刨、雕……,連續40遍上漆,反覆試音,每把小提琴的製作過程要一兩年的時間。

  想想人家這是一種怎樣沉穩嚴謹的風格,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魅力,本性的魅力。要製作這樣一把小提琴,是來不得任何浮躁的。而在我國,今天流行彈鋼琴,明天就有可能平地冒出十幾家鋼琴廠,年生產幾百台幾千台都不成問題。同樣做琴,一個是為了商業和音樂的崇高追求,一個是為了純粹的經濟效益,多賺快賺。一個可能因為信仰而長久存世,一個因為膚淺卻曇花一現。

  人一旦浮躁,必然會盲目。做事喜歡走捷徑,追求的是利益至上,希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就導致不可能腳踏實地,耐住性子用腦子想問題,花力氣幹事情,而是喜歡出點子,耍花招,最終是害人又害已。

  因為浮躁,我們扭曲了價值觀、審美觀;因為浮躁,我們缺失了信仰;因為浮躁,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安分。如今生活出門有轎車,上班有空調,手機越來越潮,網絡越來越快。可是我們離人生的本義、道德的標準卻越來越遠。試問,我們內心真的富有嗎?我們的浮躁是因為有備無患嗎?我們對現實中某個偽命題也趨之若鶩的去討論評價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的精神文明已經飽和了嗎?我們展現給別人光鮮一面的同時,其實不正是我們在謀求掩蓋內心的某些東西嗎?這不是浮躁和虛偽還是什麼?

  我有一位朋友,長得好看。一次從南方大城市回來,她父親騎着三輪摩托到高速路口去接她,在眾人大車小車的情景里,老漢的三輪摩托顯然是土了些,看老漢穿的挺多衣服,可也擋不住冬天的嚴寒。終於等來女兒下車,可是這位穿着時尚的美女朋友見到父親沒有先問候,而是用半陰半陽的的“萊西普通話”對她父親說:“你來幹什麼,不是說不用你來嗎,我打個車回去就行了,你看你來就不能穿的好看點嗎?”老漢顯然被姑娘的一番話弄得有些手足無措,尷尬的笑着……

  可悲可嘆,此情此景,我要問:美女,你真的美嗎?不!這樣的美,美的蒼白,美的浮躁,美的讓人棄而遠之!

  當下,不管你身在商場還是酒店,紳士美女可以說是到處可見,恐怕這其中內心浮躁猥瑣的也不乏其人。社會上如果有人想要形容自己的高貴,那我只能說你吃的是農民的糧食,卻和常人排泄的是同樣的廢物。有人要問世界上有紳士和美女嗎?紳士,既可以在大堂上談經論道,也可以挽起褲腿掃大街沖廁所而不會有絲毫丟人之感;是紳士,既能在高檔飯店裡喝紅酒品美食,但是時時不忘感恩種田人,心懷敬畏,走的時候想着打包不能浪費。在我眼裡,真正的美女是表裡如一,落落大方,不會因為自己穿着時尚優雅而掩鼻唾棄迎面而來的掏糞大叔,也不會因為自己父母穿着寒酸土氣而面現難堪,就連內心的一份偽飾也蕩然無存。

  2013年末的一天,陽光特別好,中午我坐在夜市路口的地攤上吃餛飩,看着路口上演着堵車的場景。大車小車就像長着喇叭的蝸牛一樣擠在一起誰也不肯讓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車越堵越多。國人把見縫插針演繹的可真不錯,可是縫插滿了就不好辦了,最後誰也走不了。吃着熱乎的餛飩都沒有了心情,為這些人着急——燒着油錢,污染着空氣,浪費着時間,還折騰着心情,可是人們依然樂此不疲。着急吃了熱餛飩就容易燙了舌頭,我不僅僅要憤憤的問一句:“中國人,你們擠什麼?”是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嗎?還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就算你的事比別人再重要,堵在車群里,再重要也奈何之?如果你謙讓一下讓別人先走,對方怎麼也得客氣一下吧,如此以來不是暢通了嗎?

  古語說的好,欲速則不達。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精粹凝鍊的成語古訓可以說是多得數不勝數,我們有很多聖人先哲,擁有着世界上最豐富的典故成語故事,可是放眼世界,我們國人的行為和陋習卻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方是最遭唾棄的。我們批評別人沒有美德,自己卻從不遵守。遣責別人沒有良心,自己卻從未反思,也許這也不僅僅是一句浮躁所能解釋和代替的了的。睡了一夜,我們又轟轟烈烈的把浮躁帶到了2014年,朋友,該是我們反思的時候了。

  我非常喜歡聽彭麗媛的歌,尤其那首《父老鄉親》,流露出多少真情實感。聽起來那麼樸實,那麼純真,那麼自然。沒有華麗,沒有偽飾,讓人聽的心裡踏實、溫暖、感動。如臨山澗小溪般的清涼透徹、如臨鄉間小路般的清風掠耳、如臨小油燈下那般的充實與溫馨。在歌聲里,彷彿讓我們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小山村,回到兒時憨實敦厚的父老鄉親們中,找回了我們那個純真理想的少年時代。也許在那裡,你能拋開一切功利,一切紛糾和煩惱,捨棄都市的浮躁與虛榮找回自己——想起當年離家踏上求學之路,老師是怎樣教導我們奮進求實。在人生的征程上父母和鄉親又是怎樣囑託我們如何做人與做事。也許你會感動,也許你會清醒,但是感動之後就一定要記住為什麼感動,清醒之後請不要在下一次的喧囂浮躁中湮沒曾經的感動!

  我們生到這個世間,從懂事開始父母就叮囑我們做人要踏實,本分,三思而後行;課堂上老師教育我們學習要謙虛,勤奮,力行近乎仁。說到底,摒棄浮躁,本分做人,踏實做事,這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堂課,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最寶貴的精神食糧,是我們為實現美麗中國夢而必須遵從的基本要求。所以走到哪裡我們不能丟棄,更不能忘記,畢竟這是我們做人的底線,成長的意義,人生的本色。

  山東萊西/羅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