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經驗交流>縣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

縣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按照省委“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市委“三滿意”活動的要求,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根本價值取向,從抓中壩村和下河街的轉變入手,努力建設群眾滿意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促進了基層黨建工作不斷深化。中壩村、下河街成了全國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大典型。被譽為“全省農村基層黨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省農村基層黨建工作PA現場會專題解析了“中壩現象”。“中壩現象”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圍繞“群眾滿意”加強基層黨建,樹立基層黨建工作新理念

  2004年底,新一屆縣委、縣政府上任伊始就收到了特殊的“見面禮”:數百名群眾到縣政府靜坐上訪,煙廠上百名職工集體到省上群訪,特別是中壩村群眾竟要把刑滿釋放才半年的闕定明推選為縣人大代表之事,令縣委、縣政府一班人非常震驚。通過深入調研,我們認為,發生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少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未能深刻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用強迫命令的老方式去做新形勢下的基層黨建和“三農”工作,損害了群眾利益,導致民心流失。這要求我們在新的形勢下抓基層黨建,必須增強“黨要管黨”意識,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引導基層黨組織在“走進群眾、代表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上下功夫,進一步做好爭取群眾、贏得民心的工作。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選取基層組織戰鬥力最弱、問題困難最多、各種矛盾最突出、黨群幹群關係最緊張的中壩村和下河街社區為突破口,把基層黨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縣委書記、縣長、分管副書記、組織部長等先後多次深入中壩村、下河街,與群眾零距離接觸摸實情,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28名縣級領導幹部和365名縣級機關科級領導幹部也積极參与以“聽民聲、化民怨、解民難、助民富、聚民心”為主要內容的治“亂”治“窮”工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喊響“我是人民的兒子”,大力推廣中壩村、下河街經驗,先後培育了桂花村、高筍村、七里村、磨子西街和新華街社區等一大批中壩村式的小康示範村、下河街式的文明和諧社區。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縣委常委集體宣誓,帶頭喊響並積極踐行“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對我監督”,主動把自己擺進去,讓群眾監督和評價,通過示範帶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基層黨建工作的深入發展。

  二、圍繞選好“一把手”加強基層黨建,配強班子帶好隊伍凝聚人心

  書記好,群眾才說共產黨好。過去中壩村成為遠近聞名的“亂村”,關鍵在於村黨支部沒有一個好的“班長”;現在由“亂”變“治”,主要是縣委先後下派兩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到中壩村任支部書記,選配好了帶頭人。中壩村的變化再次印證了中央“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省委“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決策的正確性。

  一是狠抓班子建設,突出選好“一把手”。我們牢固樹立“導向成功是最大的成功”的用人理念,堅持“重公認、重能力、重實績,不唯資歷、不唯年齡”的“三重兩不”用人標準,採取“選、派、引”三種方式,及時將一些靠得住、有本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人才選拔到了各級領導班子中來。在去年對全縣623個村(居)“兩委”班子全部進行公推直選、全委會票決任用科級幹部、15個層面“海推”科級領導幹部的基礎上,今年採取“‘54321’篩選推優法”,又分鄉鎮、學校、醫院和非公企業4種類型進行了黨組織負責人公推直選組合式試點。明年,還將結合基層黨組織換屆,對全縣各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及行政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全部實行公推直選。大力推廣中壩村、下河街社區黨建經驗,開展“百村十居示範行動”,先後下派了183名機關幹部到村和社區擔任支部書記,既讓機關“瘦了身”,又為機關“富餘人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台。大力實施“人才回引工程”,積極鼓勵優秀退役軍人、回鄉大學生、打工能人回村(社區)擔任“三職”幹部,目前已有48人進入了村(社區)“兩委”班子,進一步優化了基層領導班子結構,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

  二是強化隊伍建設,突出“提升素質”。省委多次強調,好的隊伍是帶出來的,也是抓出來的。為此,我們着眼於示範帶動、載體推動、典型震動,將抓班子帶隊伍落在了實處。堅持通過領導示範帶動幹部轉變作風。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帶頭深入最“亂”的村、最“窮”的社區、矛盾最多的改制企業,抓難治亂,贏得了幹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堅持通過活動載體推動幹部提升能力。我們在幹部隊伍中廣泛開展“進百姓門,聽百姓音,辦百姓事,解百姓憂,助百姓富,交百姓友”活動,廣結“窮親”,廣交朋友,增進了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提高了幹部化解矛盾糾紛、助農增收致富的本領;廣泛開展“辦難事、干大事、創大業”活動,在2003年的國有企業改制攻堅年活動中,在“安全整治月”活動中,提高了幹部隊伍攻堅破難的能力和本領。堅持通過典型震動教育幹部廉潔勤政。組建優秀黨員幹部典型事迹報告團巡迴宣講,組織黨員幹部到中壩村、下河街實地考察學習,用正面典型激勵人;組織黨員幹部觀看《漢源事件的背後》、《禁越紅線》等警示片,集體參觀“九一”監獄,讓“倒下”的幹部給“站着”的幹部上課,以人說紀、以案說法,用反面典型警示人。

  三是堅持正確導向,突出“民心考核”。各級黨委每名黨委委員聯繫5名黨代表、每名黨代表聯繫5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繫5名群眾,暢通了黨情民意反映渠道;聘請了10名縣委工作巡察員和100名群眾監督員,大力推行黨務公開,最大限度地接受群眾監督;對在職村(社區)幹部的誤工報酬每月提高到300-400元(按所轄人數和職位定補),納入縣財政預算,按月刷卡直發,激發了基層幹部工作積極性;採取“下評上,民評官,基層評機關”的方式,把各級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工作和個人形象納入社會評價範疇,既讓幹部經受“數據考核”,又經受“民心考核”。12月3日,623個村(社區)支部書記、47名鄉鎮黨委書記、96個縣級部門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及100名普通群眾代表對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6個方面的工作及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成員8個方面的表現進行了社會評價,滿意度都達98以上。大力開展“人民好公僕”、“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十佳村(社區)黨支部書記”評選活動,對幹部實施動態管理,不以屆數論位置,而以實績定任用。三年來,11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得到了提拔重用,13名工作業績差、群眾滿意度低的幹部受到了免職、降職處理,在幹部隊伍中樹立了良好的用人導向。

  三、圍繞“走進群眾”加強基層黨建,千方百計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

  中壩村、下河街的變化告訴我們,代表群眾首先要走進群眾,把着力點放在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上。

  一是走進最需要理解的群眾,以真誠感化民心。對過去一些所謂的“刁民”不歧視、不排斥,黨員幹部主動與他們交朋友,面對面交談,心與心溝通,理解他們,信任他們,讓他們充分參與基層事務管理,增強致富信心,引導他們永遠跟黨走。7年前曾帶頭鬧事、刑滿釋放后發誓“告狀到底”的“農民領袖”闕定明,現在發誓不僅要做發家致富的帶頭人、精神文明建設的帶頭人,更要做做好群眾工作的帶頭人。過去曾是街頭“混混”、刑滿釋放后對基層幹部心懷怨氣的下河街居民康強,在黨員幹部的真情幫扶下,思想受到強烈震動,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第一個向社區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二是走進最需要幫助的群眾,解急難凝聚民心。大力開展“三深入三落實”活動,先後為特困戶送去幫扶資金300多萬元,對城鎮特困居民,因病因殘因孤、無收入來源的農村特殊困難家庭全部實施最低生活保障,縣財政一次性注入資金200萬元,建立了特困家庭發展信貸擔保公司,積極扶持有生產能力的特困家庭脫貧,切實解決了群眾生活難問題;投資2000多萬元,改造了城區道路和河(舒)龍(蠶)路,結合新村建設,修建便民路,切實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問題;為城鄉3000戶特困家庭實施醫保,對81名重特大疾病患者分別給予800至20000元的醫療救助,對1390名五保戶、特困戶病人分別給予800元以上的醫療救濟,切實解決了群眾就醫難問題;為農村1100多戶特困居民改建和維修了住房,修建了90套經濟適用房,對因災或貧困造成無房和住危房的農村特困戶,安排資金給予適當補助,切實解決了群眾住房難問題;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創建“再就業一條街”、“困難群眾創業示範街”,開發“三保”、“三托”、“三服務”、“三管理”等公益性崗位,幫助191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幫助207戶“零就業家庭”找到了就業崗位,切實解決了群眾就業難問題;廣泛開展送科技、送農資下鄉活動,健全農業服務體系,搞好農技培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切實解決了群眾致富難問題;推進“寄宿制”工程,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建立“圓夢助學工程基金”,切實解決了群眾子女入學難問題;縣財政統一補助資金,修建村廣播室和文化活動室,加快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舉辦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切實解決了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難問題。

  三是立足群眾長期得利益,建機制安定民心。建立縣級領導和縣級部門領導“聯鄉幫村包戶”機制,對所分管、聯繫、幫扶的鄉鎮、村和農戶,負責指導、督促和幫扶,對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建立工作台帳,將幫扶結果納入領導幹部年度目標考核和社會評價體系。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將城鄉特困家庭、符合條件的失地農民一次性納入低保,將城鄉特困家庭全部納入醫保;實施“十萬農民工培訓工程”,確保每位有能力的群眾有業可就。建立幫扶監督機制,設立幫扶公示欄,將幫扶對象、幫扶內容、聯繫電話、幫扶效果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縣委工作巡察員和群眾監督員不定期開展明查暗訪,每季度向縣委彙報一次,加強工作監督;縣電視台設立專欄,對幫扶工作中的正反典型進行及時跟蹤報道,加強輿論監督。由於群眾疾苦及時有效解決,社會矛盾及時穩妥化解,全縣連續兩年沒有出現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人心思進,風正人和事業興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四、圍繞“發展增收”加強基層黨建,造福群眾讓群眾持久滿意

  中壩村、下河街的變化告訴我們,抓好基層黨建必須圍繞“發展增收”開展工作,絕不能僅僅局限於為群眾解決一時一地的困難,更要立足長遠發展這個根本,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

  一是通過加速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的轉變促進發展。大力實施“雙向培養”,切實解決基層黨組織帶富能力不強的問題。各鄉鎮以農業服務中心、中小學校為依託,建立黨員技術培訓中心,每年開展3次以上黨員技術培訓,幫助有能力的黨員發展1個致富項目,先後把132名貧困黨員培養成了致富能手,將158名致富能手培養成了黨員,把87名優秀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了村幹部。堅持大規模培訓幹部,縣委每年舉行1次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集中培訓,近3年對所有機關幹部進行了1次輪訓,提高了他們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二是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基層黨組織與群眾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發展。積極推行“黨員農貸快車”和“黨組織 協會 業主 農戶”等助農模式,建成農業科技示範基地26個、示範園68個,培育果品、蔬菜、畜牧等科技示範大戶3800多戶,帶動了10多萬農戶發家致富。創新“企業(公司) 農戶”、“中介 農戶”等利益連接模式,在企業(公司)發展的同時,為農民發展創造機會,實現了企業(公司)和農戶發展的“雙贏”。

  三是狠抓產業培育積極爭取項目促進發展。大力實踐市委提出的“產業是支撐,項目是載體”發展理念,培育了優質生豬、水果、薯類、蠶桑四大農業特色產業,壯大了電力、機械冶金、農產品加工三大工業支柱產業,強力打造“嘉陵第一桑梓”特色旅遊區,開發嘉陵江特色旅遊產業。爭取到一、二期總投資770億元的四川核電站首選廠址落戶PA,引進了投資11.6億元、裝機容量15萬千瓦、即將建成投產的金溪電站和北京荷田薯類種植加工、四川巨農生豬養殖、四川七環生豬養殖加工等一批大項目,初步形成了大開放、大發展的格局。目前,縣級人均財力從2002年的11903元升至19172元。



縣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 標籤:工作經驗 工作經歷 黨務工作 辦公室工作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