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經驗交流>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及對策建議

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及對策建議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為了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就業和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作了大量工作。兩年多來,XX縣一直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實,並結合全縣經濟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實際,出台了一系列就業再就業配套文件,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在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縣共有6548人實現了再就業,其中5823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領取了《再就業優惠證》,在實現再就業的人員中,享受稅費減免政策的達到3360人,共減免稅費289萬元;享受社保補貼的443人,補貼金額68萬元;享受崗位補貼的1671人,補貼金額46萬元;免費培訓2697人,其中創業培訓1021人,免費職業介紹2489人;救助“4050”人員1243人;興辦社區就業實體497個,吸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768人。通過兩年來的艱苦工作,全縣的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就業形式更加靈活,從總體上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

  一、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領導重視到位

  中央[2002]12號、省委[2002]31號文件下發以後,XX縣委、縣政府及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並把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明確要求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將新增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強化再就業服務、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和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納入了縣委、縣政府的目標管理內容。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XX縣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領導小組每一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和再就業工作月報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形成了統一領導,分工協作,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再就業工作機制。

  (二)政策落實到位

  一是切實做好《再就業優惠證》的發放工作。按照“應發必發”和“簡化程序”的原則,我縣對符合申辦《再就業優惠證》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及時辦理了優惠證,並且採取領取證參訓的辦法,對所有領證人員免費進行了再就業和創業培訓。二是加大再就業資金的投入。縣政府在財政十分吃緊的情況下,每年安排了50萬元的再就業專項資金,專門用於促進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三是各項優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2003年以來,我縣先後出台了19個再就業配套文件,明確了全縣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的具體辦法,重點在簡化手續,落實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免費職業培訓、免費職業介紹等扶持政策上下功夫,扶持金額達萬元。

  (三)措施辦法到位

  1、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兩年來,XX縣始終將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作為中心工作狠抓落實,採取各種措施增加就業崗位,建立促進再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是堅持企業改制和促進再就業雙重並舉。2003年,XX縣始終把再就業工作同企業改制與招商引資、發展民營企業相結合,做到了企業改制崗位不流失。縣絲綢廠、縣植物油廠、縣肉聯廠、縣鋼廠、縣織布廠等1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改制后,先後新組建了賽克斯紡織公司、齊祥食品有限公司、金華紡織公司、海峽絲綢公司、泰興紡織公司等民營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整體接收和幫助2600餘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004年,全縣繼續堅持招改結合,成功引進遂寧客商高興貴投資購買改制企業資產,新組建XX縣天府興貴公司,新增就業崗位259個,引進南充客商劉定金租賃長期停產的會龍絲綢廠,新組建金偉絲綢紡織公司,新增就業崗位143個;利用原XX煙厂部分閑置資產、招引南充玉成實業公司落戶XX,新增就業崗位160個。同時,通過技術改造,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在去年的基礎上,還做大做強已落戶XX的賽克斯、金華紡織、齊祥食品、恆星鋼鐵、嘉寶汽車、金壇電化等骨幹民營企業,凈增就業崗位496個。

  二是通過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引導下見風使舵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2003年以來,經過規劃,先後在城區的下河街、新華街建立了文化名特小吃一條街,在磨子街C區建立了服裝一條街,在嘉榮巷建立了火鍋一條街,在城北路建立了副食一條街,在城東路建成了農副產品一條街,在政府前街建成了夜吃一條街,在相如廣場周圍區域大力發展餐飲娛樂、保健按摩、美容、花店,建成商貿中心。通過發展商貿業開發就業崗位1500餘個,使1386名下見風使舵失業人員走上了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之路。

  三是大力興辦社區實體,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XX縣以社區建設為依託,把創建充分就業示範社區和興辦社區實體納入社區再就業工作規劃,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大力創辦經濟實體,下河街社區自辦了一個幼兒園,一個旅社,一個老年公寓,利用沿江資源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在嘉陵江邊創辦砂石廠,在龍角山興辦農家樂,吸納下崗失業人員85名。城南居委會和火車站居委會地處城鄉結合部,九十年代初至今,因征地農轉非的農民4535人。這些人中絕大多數因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成了無耕地、無崗位、無保險的“三無農民”。為了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我縣借舊城改造之機,採取縮小室內居住面積,騰出臨街住房作經營場所,建成了商貿小區,3670名失地農民實現了再就業。下河街社區和磨子東街社區加快了社區服務平台建設,他們通過興辦社區實體和就業網點,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開展勞務輸出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促進了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充分就業。

  2、努力實施再就業救助工程,幫助弱勢群體再就業

  實施社區扶貧工程,幫助社區弱勢群體再就業,這是近年來XX縣再就業工作的重點,縣委、政府、各級各部門採取多種措施,有力地推動了這一扶貧工程的深入開展。一是開展“三百工程進社區”活動,幫扶一批弱勢群體再就業。2002年12月,縣委、縣政府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三百工程進社區”活動,全縣所有機關黨員幹部紛紛走進社區,同社區再就業困難人員結對子,實行定點幫扶。他們通過為再就業困難人員捐款捐物,尋找項目,落實經營場所和啟動資金,想方設法幫助一批再就業困難群體實現了再就業。二是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動一批弱勢群體再就業。近年來,我縣十分注重下崗失業人員黨員的培養,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下河街社區黨支部多次召開社區黨員座談會,從引導這些黨員轉變擇業觀念開始,鼓勵他們帶頭為黨和政府分憂,走自謀職業之路,該社區的黨員費寧,曾是縣經貿公司一名下崗失業人員,他就是通過參加再就業培訓,在社區居委會黨支部的關心、支持下創辦副食店走上自謀職業之路的一個典型事例。去年。他主動安置社區下崗失業人員4名,截止目前,全縣各社區共幫助326名社區黨員實現了再就業,其中貧困黨員為78人。這些黨員實現再就業后帶動了89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三是建立再就業救助示範街,救助一批弱勢群體再就業。2003年,我縣先後在下河街、新華街社區建立了再就業救助示範街,實行“無稅無費經營區”;在紅旗綜合商場建立再就業救助示範園,由政府出資購買救助攤位38個,免費送給社區再就業特別困難的人員,2004年6月,又在小南街建立了再就業救助示範街,並對該社區60戶自謀職業的下崗失業人員進行了崗位補貼。

  (四)強化服務到位

  一是全力整合培訓資源,為下崗失業人員開展全方位的技能培訓。2003年初,我縣就開始利用各方面的培訓資源,建立了薛州電腦、明亮電車縫紉、綠色保健按摩等十多個再就業培訓基地,形成了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資金補貼機制。2004年5月,政府又撥款新建了一所佔地10餘畝,以縫紉工技能培訓為主,集培訓、生產為一體的縣就業培訓中心。今年8月開學以來,受訓學員已達248人,這些已結業的學員,有的在本中心服裝加工車間實現了就業,其他學員被外地服裝生產企業一搶而空。該中心的建立,使我縣就業培訓工作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一條產訓結合的新路子,省就業局、省扶貧辦、市政府及有關領導多次光臨本中心檢查指導,廣東、台灣、成都等地的客商到本中心考察后,要求合作,為他們長期輸送電車縫紉工。2004年11月26日,南充市就業服務“新三化”建設研討暨就業培訓工作現場觀摩會在我縣召開,所有參會領導在參觀我縣新建成的電車縫紉培訓基地后,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省就業局的領導同志讚揚XX縣在培訓中心建設方面“突出了特色,創出了品牌,為全省再就業培訓工作樹立了典範”。2004年6月,我縣通過招商、攀枝花客商張壽雲投資300萬元興辦的五星技術人才培訓學校落戶XX,這所集計算機、美容、美髮、廚師、電工、焊工等10餘個專業的綜合性技術學校的成功引進和縣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創建,表明了XX的再就業培訓工作正朝着高規格、高起點的方向發展。近兩年來,全縣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783人,培訓后實現再就業人員為2136人,再就業率為76.8。

  二是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步伐。2004年5月,縣政府撥出專款對原勞動力市場進行了擴建和裝修。目前,一個佔地500平方米的縣勞動力市場已竣工,並按照“新三化建設”要求購置了計算機、服務器,規劃了局域網,設置了前台服務區,工作人員已進場,辦事程序已上牆,並按照以人為本的宗旨為城鄉勞動者實行個性服務、貼心服務、高效服務、誠信服務和大力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諮詢、職業指導、保險接續“一站式”就業服務,幫助37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二、就業與再就業工作面臨的問題

  1、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突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是人口自然增長,我縣每年將新增城鎮勞動力(含城鎮復退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1500人左右;二是農村勞動力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每年將向城鎮和非農業領域轉移3800人;三是城鎮建設徵用土地、農轉非每年新增城鎮勞動力300人;四是因企業改制、破產和經濟結構調整,每年將有2100餘人成為下崗失業人員。照此計算,全縣每年需要解決就業的人數達7400餘人,而我縣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經營城市發公益性崗位、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等方式,每年只能新增就業崗位5000餘個,供需缺口達2400個,因此,供大於求的總量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勞動力結構性就業矛盾突顯,就業工作壓力加大。據統計,我縣城鄉就業人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2,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16,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佔8,有一技之長的實用技能人才約佔14。大多數未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城鄉勞動力,就業競爭力普遍較差,從事的又多是體力勞動和技能含量低的工作,技工奇缺造成了當前城鄉勞動力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

  3、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目前,我省對城鄉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管理分工是:勞動就業部門主要負責城鎮勞動力的就業工作,鄉鎮部門主要負責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外經部門主要負責境外勞務輸出工作,這種多頭管理體製造成了城鄉勞動力向外盲目無序流動,有組織、成建制向外輸出的比重很少,從根本阻礙了城鄉統籌和就業工作的向前推進。

  5、“4050”人員和有特殊困難的弱勢群體再就業難度大,向企業改制、科技進步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的在崗人員將隨着年齡的增大成為新的“4050”人員,再就業困難的“4050”人員和有困難的弱勢群體將不斷增加,這部分人因年齡偏大,技能缺乏,難以實現再就業。因此,解決這部分人的再就業問題在今後的一個時期內仍是各級政府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三、對策與建議

  1、加大對欠發達縣市再就業資金的傾斜力度。川東北是四川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均耕地較少,每年有大批的農村剩餘勞動和向非農產業轉移,這就相應擠佔了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有限的再就業空間,作為欠發達地區,在抓經濟發展、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上級政府還應加大對這些地區再就業資金的傾斜力度,確保對下崗失業人員扶持政策的全面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經濟發展與再就業工作的雙贏。

  2、從體制上理順城鄉勞動者就業管理的關係。按照職能職責的分工,城鄉勞動者就業應歸口實行統籌管理,上下形成由職能部門的牽頭管理,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以此推動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的協調發展。

  3、以加強城鄉勞動者技能培訓為突破口,促進勞動者的充分就業。四川是人口大省,全省農村勞動力中有一技之長的實用技能人才僅佔6,比沿海發達地區少十幾個百分點,在四川百萬勞務大軍中,有60的人從事的是臟苦累險和普通工種,由此可見,加大對城鄉勞動者的技能培養是各級政府刻不容緩的事情。去年,XX縣政府撥款修建了年培訓1000人縣就業培訓中心,並把它作為勞務培訓基地,其目的就是要在全縣形成以公辦職業技能培訓為龍頭,社會力量辦學技能培訓為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網絡,並按照“先培訓后就業,以培訓促就業,實現由數量型向數量質量並重型轉變”的發展戰略,利用5年的時間,對全縣的剩餘勞務收入將凈增1.6億元。



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及對策建議 標籤:工作經驗 工作經歷 給教師的建議 黨務工作 辦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