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位於**省西部,是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轄**個鄉鎮,***個村,**萬人,其中鄉村戶***萬戶、**萬人,**萬個勞動力。我縣地處秦巴山區,境內山高陂陡,裸岩連綿,溝壑縱橫,地塊破碎,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稱。版圖總面積***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萬畝。目前,我縣低收入人口還有**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其中***萬人尚未穩定解決溫飽,每年返貧率在**%左右。
近幾年,我縣為發展勞務經濟,對貧困地區農民開展技能培訓,把農民培訓作為一個大產業精心實施。我們堅持以培訓為載體,以就業增收為目標,探索出了“政府主導、學校承辦,社會支持、學員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安置就業新路子。近年來,縣扶貧辦與青華職業學校聯合下達計劃招收貧困學員350名,其中特困生100名,減免學雜費近15萬元。2004年招收的50名特困生,經過青華職校免費培訓,已全部在沿海發達地區安置就業,這些學員通過在企業的鍛煉,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增加了收入,實現了“一次培訓、改變命運,一人打工、全家脫貧,輸出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在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過程中,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鎮雲峰村三組女青年***,家庭十分貧困,全家三口人,1個勞動力,其母親長期卧病在床,年人均純收入只在500元左右,家庭十分貧困。2004年***通過縣扶貧辦的扶持,在青華職校學習了一年計算機應用,去年7月被學校安置在**省**市**電腦公司工作,年收入在2萬元左右,其家庭經濟狀況大為改觀。2000年以來,我們累計培訓各類學員6000多人,畢業學員大部分被大中城市企業錄用,安置穩定率達99%,部分安置就業的學員已走上企業的管理崗位成為決策層人物。據統計,通過實施轉移培訓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為貧困山區實現勞務收入近1000多萬元。我們的做法是:
一、統一思想認識,把握辦學方向。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是國家繼整村推進之後抓的又一項新的重要工作,是衡量扶貧開發工作成敗的一項標誌性工作。做好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與就業培訓,大力發展貧困地區勞務經濟,對加快我縣農村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經濟發展將會起到積極影響和巨大的推動作用。我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培訓工作,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牢固樹立“統籌”的理念,充分發揮貧困地區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優勢,圍繞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加快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思路使農村勞動力培訓成為產業,根據開發與保護並重的要求不斷促進人力資源開發穩步、持續、健康發展,以人力資源開發促進物力資源開發,加快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二、認真調查研究,精心編製規劃。一是搞好調查摸底。為做好此項工作,我縣抽調人員組成專班分赴12個鄉鎮,對100個村和部分集鎮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進行了詳實的調查。據統計資料表明,我縣近10萬人需進行勞動力轉移與就業培訓。其中2003—2004年初中畢業學生總數20200人,繼續享有高中教育的僅佔30%,尚有14200人步入社會,需自謀職業;農村富裕勞力近6萬人;城鎮待業人員及下崗職工2.6萬人。這部分人員已構成我縣勞動力轉移與就業培訓的豐富資源。二是明確培訓目標。根據調查情況,確定了我縣貧困地區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培訓的總體目標, 2004至2009年擬定轉移與培訓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30000人。三是擬定培訓內容。我們通過市場調查,順應市場需求,擬定了計算機應用等12個專業。
三、鎖定培訓對象,培訓申請審批。一是劃定培訓範圍。我們通過村民代表推薦、評議、到戶核實、反覆比較和公示等公開的程序和公正的方法,將農戶分為民政救濟戶、絕對貧困戶、低收入戶和一般戶,對這三類貧困戶進行分類登記造冊,並對貧困戶需要參訓的中青年勞動力情況登記到人,這些登記在冊的貧困農民在培訓時才能享受政府的特殊扶持。二是嚴格培訓條件。我們對於在扶貧部門登記在冊的貧困戶的中青年勞動力,且品行端正,身體健康,具備所學專業的接受能力和發展潛能的納入培訓。三是把握操作程序。貧困農民技能培訓的申請審批工作,我們始終堅持嚴格政策、方便群眾、節省開支,通過廣播電視、宣傳專欄和村組會議等形式,做好宣傳工作,將扶貧培訓政策、參訓的基本條件、培訓學校及專業、收費標準、培訓學校的招生須知等內容向群眾公示;對於符合條件的貧困農民填寫《貧困農民技能培訓申請表》;村委會對申請名單審查後上報鄉鎮扶貧辦並予以公示。我們對民政救濟戶和絕對貧困戶的勞動力培訓經費實行全免,對低收入戶勞動力培訓,只收40%—60%的培訓經費;學校組織被批准的人員進行體檢,對體檢合格者發給入學通知。
四、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技能培訓。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培訓質量,增強學員就業能力,降低培訓成本,我們堅持強化勞務品牌意識,辦出自身特色,高標準、嚴要求、出精品。一是做到軍事化管理。我們從言談舉止、生活習慣等細微之處入手,對學員進行全面正規的訓練。學校聘任軍事教員,對學員吃、住、行和大小活動都採用軍營的管理方式,使學員能儘快改變不良習慣。二是做到規範化教學。我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規範實用的教材,聘用既能言傳又能身教,尤其是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採取科學合理、因材施教的培訓方式,對學員實行獎優罰劣,鼓勵他們刻苦磨練,早日成才。三做到人性化服務。在後勤服務中我們以學員為中心,一切為學員着想,既講經濟效益,更體現出對學員的關愛和情感,確保學員安全,方便學員生活,促進學員學習,降低學員開銷。
五、加強組織領導,拓寬就業渠道。縣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的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培訓領導小組,縣扶貧辦與培訓學校具體負責培訓規劃的編製、培訓科目的設置、培訓對象的審定、培訓經費的籌措、就業安置的督察等工作。培訓的目的在於就業,就業的情況是衡量培訓效果的根本標準。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力爭使受訓的貧困農民就業率達到100%、就業穩固率在90%以上。我們堅持自主擇業優先,充分尊重學員就業的選擇。學員自己能找到比學校推薦的崗位更好的崗位就業,我們優先學員自己的選擇。我們對未能擇業的學員由學校與企業簽訂用工訂單,堅持定向安置為主,推薦學員就業,學員和企業之間平等地進行雙向選擇,雙方意見達成一致,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從合同生效之日,學員就正式就業。
我縣在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培訓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離上級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將立足於貧困山區實際,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圍繞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勞務產業化的目標開發人力資源,真正做到“開啟民智、集中民意、凝聚民心、珍惜民力、推動民富”,實現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