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是軟任務,是“一陣風”。如何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制度建設是保障。本期圍繞這一話題進行探討。 期靠問責 遠靠機制 2005年,政府把職能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列為阻礙發展的“五大問題”之首,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具體界定了“不作為”的13種情形和“亂作為”的12種情形,並在依紀依法處理的前提下,加大了組織處理的力度,規定了9種組織處理的類別和適用條件。截至目前,已有169人因此受到黨政紀處分或組織處理,並被通報曝光。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加強效能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和《關於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規定》中打頭的“十個不準”禁止性規定,真正亮起了“紅燈”,為企業和經營者架起了“護欄”。 點評:營造一流環境必須有過硬的舉措。以“剛”性制度和“鐵”的紀律,構建環境建設的堅實屏障。短期靠“問責”,長遠靠機制。着眼長遠,從強化制度入手,務求在建立效能建設長效機制上取得實效,在機制層面構築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效能建設的系統化工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借鑒。 制度豈能僅貼牆上 到很多單位公幹,牆上貼滿制度和規定,比如辦公制度,規定8點上班,8點半辦公室還大門緊閉,11點多打電話到單位,往往就找不到辦事人員。有時一件事,幾十分鐘就能辦完,可有的辦事人員一拖再拖能給你拖幾個月。 點評:用制度管人管事,是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理念,要在效能建設中把制度建設貫穿於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把法律約束和制度規範結合起來,努力形成一套科學完善、規範合理、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推進各項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程序化。與此同時,單位處室之間、同志之間更要加強溝通配合,工作中多一分理解、少一點埋怨,多一份責任、少一點推諉,多一份業績、少一點閑言。唯如此,機關工作運行才能更加順暢,效能建設才能取得實效。 制度創新上下功夫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反映了群眾對政府的個別權力部門及其官員為民服務意識淡薄和辦事效率低下等問題的不滿情緒。採取的糾正措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強化了對政府官員的“為民、務實、清廉”教育,樹立群眾觀念,建立廉潔政府;二是政府注重了工作制度機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進和創新,最具特點的是把具有行政審批權的單位和部門集中起來,統一辦公,敞開服務,同時建立了內外結合的監督制度。大門敞開了,辦事透明了,服務改善了,效率提高了,百姓也就滿意了。 點評:制度提供保證,規範推進效能。針對政府部門服務對象的廣泛性和複雜性,找准切入點,在制度創新上下功夫、在制度的落實上下力氣。重點是建立群眾工作制度,要用群眾觀點考慮問題,這是政府一切工作的着力點和最終歸宿。制度要體現民生、關注民情、貼近民意。這樣,制度就不會空乏無力、執行無效。當前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辦好事的工作中,可建立承諾工作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特事特辦制等,同時亦可嘗試借鑒企業星級服務辦法,實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提高效率,直至群眾滿意。(信息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