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阿嬤,是我國台灣及東南沿海部分地區對外婆的稱呼。在日本,有這樣一個阿嬤,被她的孫子寫進了一本書里,紅透日本,再隨着各譯本走遍多個國家,影響力不亞於當年的山口百惠,她就是《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中的主人公。阿嬤於以貧苦生活中以的無以倫比的樂觀和詼諧幽默的語言照亮了日後成為相聲泰斗的外孫德永昭廣(藝名為島田洋七)缺衣少食的童年生活,也使無數閱讀此書的讀者深受鼓舞。
廣島,是昭廣的出生地,在廣島遭受原子彈襲擊之後,母親帶着腹中的他急速撤離轉移,而昭廣的父親,卻因割捨不了對故居的感情,在爆炸后的不久便潛回故居,結果自然是難逃死神之召,留下了獨自帶着長子的母親及遺腹子昭廣。待昭廣出生后,為了養育孩子,孤寡的母親日夜操勞,仍舊無暇照料最年幼的昭廣,只能忍痛把昭廣推上開往佐賀的列車,原以為被姨媽帶去旅遊的昭廣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然被母親所遺棄,不禁低聲抽泣繼而哇哇大哭。隨着列車向佐賀駛進,昭廣與阿嬤之間精彩的生活之旅也就開始了。
故事一
阿嬤的房子坐落在河水和草叢之間,屋頂有一半的茅草已剝落。看着這棟暮色中如若山怪住所的茅草房,滿眼含淚的昭廣不禁簌簌發抖,懼怕不已。對,如果用當下流行詞來形容昭廣此刻的心情,我想那一定是“崩潰”。不過,昭廣並未見到類似《千與千尋》里滿臉皺紋的古怪老婆婆,開門相迎的是一位“個子很高、皮膚白皙、氣質高雅”的老太太。隨即,她把一無所知的昭廣領進廚房,“明天開始你要自己做飯哦。”這便是阿嬤對外孫說的開場白。還沒等外孫熟練掌握用竹筒吹火,阿嬤就交給昭廣一個更重大的任務:每天早上把剛煮好的白米飯供在佛像前。哦,這是對八歲兒童稚嫩的心靈的以何等嚴肅的考驗!於是一連幾天,惴惴不安的昭廣只得將上層未熟,下面燒糊,硬如石板的米飯供上神龕,雙掌合十不斷念着:“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相對於勵志書里各類振奮人心,令人熱血沸騰的口號,沒有經歷任何精神文明建設的阿嬤所言語之中只關生存,如果不自己動手做飯,就會餓死,如果做得不好,也會有人看到。
故事二
身為學校清潔員的阿嬤有個獨特的習慣,就是出門時總會在腰間綁着一條繩子,繩子拖地的一端是一塊磁鐵,一路上可以粘到不少釘子與廢鐵。“光是走路什麼事也不做,多可惜。”如此能幹的阿嬤另一癖好就是對着河水微笑,不過並非是為了讓水中浮魚沉入水底,而是在等待順水飄來被上游商戶拋棄的各色殘次品:小蘿蔔頭、小黃瓜,西紅柿,破相的水果……這個被阿嬤譽為“超級市場”的河流有時也會什麼都沒有,她就頗為遺憾:“今天超市休息嗎?”又或者笑着說:“即使今天想吃小黃瓜,也不一定吃得到,完全要聽從市場的供應嘛。”
看到這樣的句子真是感覺又好笑又心酸。往前推一輩,物資貧乏的苦日子基本上誰都過過,女人們基本任勞任怨,下廚、腌菜、縫補、飼養家禽,幾乎每個母親都練就了“十項全能”。大人勤儉持家,小孩則要在下課後拾柴、撿廢品、或者下農田做活。這些在現代都市人看來極不“小資”而又土氣的勞作撐起了一個又一個家,他們的褲腿上雖然粘有泥巴,但是眼睛卻熠熠生輝。
故事三
跟隨阿嬤過赤貧生活的昭廣,念念不忘長大后要發家致富。有天他對外婆說:“阿嬤,雖然我們家現在很窮,以後有錢就好了。”大多數長輩聽了,會喜笑顏開並稱讚孩子有遠大理想之類的吧。然而阿嬤卻斷然斥責外孫:“什麼話?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做有錢人很辛苦,要吃好東西,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着好衣服走在路上,還要擔心摔一跤。光從這一點來看,窮人習慣穿着臟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無所謂。啊,貧窮真好!”
一個長輩說出這麼不求上進的話來,真是令人大跌眼鏡啊,難道阿嬤真心喜歡一無所有的生活么?其實,阿嬤也是出生富貴人家,只是丈夫早去,兒女眾多,家道敗落。或許她這麼說,是想讓昭廣知道人生時刻應該時刻保持開朗的心境,而不是因身為窮人而羞愧。如果不能保有樂觀心境,那麼即便在短期內改變了貧窮的命運,心靈也會由於以往積累下的自卑感而備受煎熬,甚至過的更不開心,不能坦誠、自信的對待他人。超級阿嬤的口頭禪就是“窮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
事實證明,長大成名之後的昭廣回憶往事時,非常慶幸阿嬤讓他在貧困中學會如何在貧困中得到快樂。“如果外婆淚眼婆娑地跟我說:‘昭廣,今天家裡什麼吃的都沒有。肚子很餓吧?對不起,外婆太窮了。’那才真是跌到不幸的谷底了。說不定我會哭着怨恨命運:‘我真不幸!可惡!全是貧窮的錯!’我可能自暴自棄,從此學壞。比較起來,外婆開朗地笑着說‘晚飯哪裡是天天要吃的啊!’反而能讓我釋懷。肚子雖然餓,可是家中氣氛開朗、笑聲不絕,讓我不曾認為自己很不幸。”
總結來說,此書是本很好的教育類書籍,卻又不失風趣,從頭至尾體現的是一種積極向上,淳樸的民風,值得一看!
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