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讀書是福

讀書是福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讀書是福

  一個人從降臨人世間起就開始了自己的閱讀生涯。一出生我們就用純凈的雙眼閱讀着這個新的環境,在我們空白的人生畫卷上寫下了第一次的閱讀體會——新奇、無憂無慮;慢慢地我們學會了用語言在交流中閱讀,體會到了人生的複雜與喜怒哀樂;漸漸地我們能用心去閱讀,讀懂了人生的厚重與回味無窮……一路走來,閱讀伴隨在我們左右;一路走去,閱讀還將伴隨着我們前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是我們生命的另一種展現形式。

  博爾赫斯說過:“寫作是小幸福,閱讀才是大幸福。”在閱讀過程中,那種來自心靈的撞擊以及與高貴靈魂的對話,常常令我沉醉在無限的幸福中。我讀的書籍並不多,可每一次讀書都是與作者透過紙背的一次難能可貴的對話。每一次讀書我總能體會到來自閱讀的快感,每一次讀書我總能發現字裡行間跳躍着幸福和快樂!是的,讀書是福。 所幸一直能與書為伍。小時候,鍾情於連環畫的世界;上學了,流連於《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情竇初開時,深陷在余光中、席慕容、瓊瑤的情詩小說中不能自拔……大學里,所讀的書紛雜了,視野也就開闊了。在書中,我看到了屈原的涅而不緇,看到了杜甫的憂國憂民,看到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到了毛澤東的胸懷天下,看到了居里夫人的獻身精神,看到了伽利略的懷疑一切……家有小女初長成時,並和孩子一起讀《哈里波特》、鄭淵潔的童話、楊紅纓的作品……母女讀書,為我們的心靈補充了最好的維他命,讓我們的心靈每天都保持健康,使我們母女的關係亦母亦友,其樂融融!讀書是福,它使我的生命從容不迫、溫馨厚實。

  書已成為我精神的港灣,生命的寄託。捧上一本散發著清新油墨味的好書,就如同快樂的鳥兒拍打着輕捷的羽翅在那湛藍的天空自由翱翔,如同健壯的青年在海邊張開胸懷大口吮吸那新鮮的空氣,如同孤獨的落葉在溫暖的午後側耳傾聽秋日的私語。“閑中覓伴書為上”,有書的日子,生活是充實的。宋人王元之的《黃岡竹樓記》中寫到:“公退之暇,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這是多麼令人神往的生活呀!有書的日子,生活是暖色的。在書中我聆聽着寧靜中涌動的生機勃勃,在書中我欣賞着四季旖旎的風光流轉,在書中我體會着清風裡捎來的花果甜香,在書中我悠然充實地度過每一天。有書的日子,生活是有滋有味的。讀成套的全集或叢書,類似於吃西式大餐或滿漢全席;讀簡便的袖珍本,則猶如街頭小吃或隨意點心;讀《史記》,如飲烈性茅台;讀杜詩,似啜陳年佳釀;讀武俠小說,好比嚼紅燒大塊肉;讀名家隨筆,就像清蒸鯽魚湯。讀書是福,它讓我深深感受到幸福不在遙遠的彼岸,它就在我的心中。

  作家畢淑敏說:“書就像微波,從內到外震蕩着我們的心,徐徐地加熱,精神分子的結構改變了,成熟了,書的效力就凸現出來了。”就這樣,在享受着讀書帶來的莫大幸福的同時,我也享受到了讀書給教學帶來的幫助。

  語文課上,讓胡適與汪國真共品母愛情深,邀余光中與李太白一起月下思鄉,請杜甫與陸遊共抒愛國之志,聽居里夫人與冰心隔海對話……穿越時空,穿越國籍,語文課包羅萬象,異彩紛呈。有時一首小詩,一個故事便可將學生的心鎖悄然打開。教師課堂上時而幽默詼諧,時而深刻犀利,時而細膩恬淡,又會讓學生為之仰慕,甘做你的“粉絲”。讀書是福,它讓自己的教學充滿了靈性,充滿了詩意,充滿了情趣!

  生活中不可能只有鮮花,在自己從教的道路上,也不全都是歡聲笑語,不時也會襲來寒風冷雨。面對多少天如一日的教學工作,我也曾為它的單調瑣碎、平凡清貧而抱怨過,厭惡過;面對那些頑皮的學生,我也曾憤怒過,失望過。每每這些時候,我總喜歡把自己埋在書中療傷。於是,教育專著又被擺上了案頭,成了我的每日必讀。讀朱永新教授的《我的理想教育》,使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朱教授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其中對我心靈震撼最大的是朱教授對理想教師的論述。他談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任何教師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準,首先必須有高的理想。國外有實驗專門研究過人的抱負層次和成就的關係,結論是人的抱負層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為教師,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的確,一個人所取得的最佳成績一般是不會超過他理想中的最高層次。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當胸懷着當元帥的理想時,才會爆發出前進的動力,不斷約束自己,提高自己。有些人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然而大多數人離理想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只要理想在,進取的過程中同樣會有諸多的收穫。正如朱教授所說,只有設置這樣一個目標,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鎖定在這個目標上,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否則會走彎路,會荒廢時間及精力。在教育生涯躕躕獨行幾年,感覺好像已經找不到自己的教育理想了。沒有理想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朱老師的一番話震撼了我的心靈。他說,教育和其他職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複雜性和豐富性,是其他事業所不具備的,它要求教師富有更高的靈性與悟性。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可以是田園詩,可以是古體詩,也可以是抒情詩,有各種各樣的情調與內涵。教育家讀懂這首詩的前提是什麼?是自己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我要讀懂它。如果沒有解讀這首詩的願望與衝動,你永遠不會讀懂,也不會寫出精彩的詩篇。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衝動、願望、使命感、責任感,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寫詩是要靈感、悟性和衝動的,真正的教育家也應具備這樣的品格,永遠憧憬明天。衝動停止,教育就會終結。多麼富有哲理的話語呀!他還說,對一個成長中的教師來說,平靜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我想,朱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已經點燃了我的教育之夢。它讓我發現了自己職業中蘊含的樂趣,它似汩汩清泉,洗去了我的焦躁與不安,不滿與不快。

  《我的教育理想》為我注入了教育的激情與活力后,我又開始尋找書籍來解答今天怎樣做教師的困惑。於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和王曉春老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裡來》又成為我讀書的新焦點。這兩本書讓我明白作為教育者,要有教育的大愛,要全身心地去愛自己的學生。愛與不愛,兩個完全不同的視角;愛與不愛,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夏丐尊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我們要愛每一位學生,無論是俊美的還是醜陋的,聰慧的還是遲滯的,溫順的還是叛逆的,善良的還是自私的,我們要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了解他們的才能,了解他們的歡樂,了解他們的憂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 作為教育者,不僅要大愛,心中還要裝滿智慧。通過反覆的閱讀,結合自己平時處理事情的一些方式方法,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王曉春老師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出的智慧。回想自己平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常因為孩子的調皮浪費了許多不必要的精力,使得自己身心疲憊又無任何長進。所以我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學着平心靜氣地看待問題,用研究的眼光思考問題,最後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凡事先想想原因,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孩子遇到問題、能力達不到時,老師應該多給他們適當的啟發、引導,多給孩子機會,多表揚孩子的進步,這才是幫助,才是真正具有專業技術含量的教育工作,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感謝《愛的教育》和《教育智慧從哪裡來》,是它們更讓我堅信了愛是教育的神話,愛能化平淡為美妙,化腐朽為神奇;它們又為我的教學增添了一抹科學的色彩,似一劑劑良藥,治癒了我靈魂的貧瘠,精神的無知。讀書是福,它讓自己的教學又充滿了思辯,充滿了理性,充滿了智慧。

  讀書,給我帶來了快樂;讀書,讓我理解了教育;讀書,使我的教育之路漸行漸寬。感謝讀書,讀書是福!



讀書是福 標籤:讀書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