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時,看到某電視台播放的《自然密碼》欄目,關於鱷魚的成長過程,感觸頗深。
在人們眼裡,鱷魚是兇猛的、冷峻的、殘酷無情的。
也許沒有多少人關注過鱷魚的成長,初生的鱷魚只有手指那麼大,任何動物都可以毫不猶豫地把它一口吞下,作為一頓美餐去品嘗,甚至只能為那些稍大點的動物打打牙祭。它只能小心翼翼的在母親的呵護下,歷盡千難萬險成長起來。一般一窩鱷魚從孵出到成長會遭遇各種天敵,真正成長起來的也所剩無幾。比如各種食肉動物,蛇、鳥、甚至大點的魚。可以說,幼年的鱷魚是一個不起眼,自身沒有一點攻擊和防禦能力,小的不堪一擊的動物。那時也許任何食肉動物也不會把它放到到眼裡,小鱷魚只能靠着強大的母親保護,膽戰心驚的度過童年。也許在驚恐中成長的緣故,使鱷魚變成了冷血的天性,也許是從小的善良無助使它歷盡了生命中的艱險,眼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個個被蠶食、獵殺,那種對生命的漠然和不經意間的痛,使鱷魚在血腥中變得冷漠、殘酷無情。
自然密碼揭示了優勝劣汰,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這個自然生存的法則。殘酷的現實,使在血腥中長大的鱷魚,也同樣以殘酷的生存法則去成長、生存也就無可厚非了。所以,我不覺得鱷魚的殘酷有什麼不妥。
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與他的生活、成長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在善良、關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把善良和關愛當成一種美德追求。在暴力和欺騙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把暴力和欺騙當做一種生活的必然,他們完全可以天然地應對。所以說,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式,是形成他人生價值取向的基礎。就像一個國度、社會所倡導的追求境界,它決定了一個國度、社會的文明程度。
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也是一樣的,在自己的童年時代,靠着父母家庭的關愛和呵護成長,在這個時期身邊所發生和經歷的一切,對他人生的價值取向是有一定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決定了對社會的認識和為人處事的方式。
生活是複雜多變的,社會是變幻莫測的。一個人要去適應它、認識它,並融入它去生存,並非易事。一種生活手段適應一種生存環境,如何去適應並在這個空間環境有所發展,就體現了一個人的學識,判斷能力,膽量決策,為人處事的親和度,自己和家庭環境在社會的影響力,朋友對你的支持度及自己的生存技能,都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所以說,一個人要在社會中生存,必須要在經歷中成長,在成長中思考,不斷地使自己成熟起來,適應各種生存條件。看過一則消息,說,科學家為了搞試驗,把同一地裡的南瓜,罩上各種不同的模具,使它們長成各種不同的形狀,並對一顆南瓜做了不斷加壓實驗,最後這顆南瓜用刀砍不破,斧劈不開,最後只能用鋸拉開。結果發現這顆南瓜為了抗拒不斷增加的壓力,適應生存環境,在不斷的壓力下分泌一種抗體,使南瓜出現了質的變化。由此看來人類也一樣,在逆境中生存,就會逐漸適應並激發其解決和與困難抗爭的能力,使自己逐漸的強大起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自然法則造就了一個恆定的食物鏈,鱷魚在成長中經歷了艱辛,為了適應生存它最後走上了食物鏈的頂端。所以說,遇到困難和挫折並不可怕,關鍵是不要把自己的遭遇給別人當反面教材,使別人在感悟你挫折的同時,舉一反三,吸取了很多教訓。而自己卻毫不知覺,毫無所獲,成了悲劇生活中的主角,而且依然盲目的演下去,那就是最可悲的事情了。
人是靈性動物,要不斷地在生活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認識自己,鍛煉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逐漸的強大起來,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奔跑,去迎接、擁有、實現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