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種在城裡的莊稼(原創)

種在城裡的莊稼(原創)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父親在城裡種了一個故鄉,成了小區院子里一道別樣的風景,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父親從山裡剛到城裡生活,不到一月的時間就顯得焦躁不安,整天抑鬱寡歡,使得我們束手無策。最後還是小妹聰明,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給父親弄些土叫他種莊稼,因為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父親,只有和土在一起才不會寂寞煩躁。

  我們找了一些摩托車、冰箱包裝箱外面的木條,分別釘成了四個大木框,再分別往裡面裝上從老家森林裡拉來的腐殖土,擺在小區院子里的一個旮旯處,最後叫父親種植內容。父親看着四個裝滿了土的木條框,一下子喜笑顏開,孩子一般的開心,大清早的就忙着到種子店裡去買各種種子去了。

  父親從此每天都忙活在四個木框的周圍。天氣逐漸轉暖,那木條框里陸續生長出了玉米、黃瓜、辣子、還有一框碧綠的小蔥。隨着時間的推移,那些嫩苗們生機勃勃,蔥鬱葳蕤,成了一片獨特的風景,每天都會吸引不少人的圍觀、讚賞。聽着人們的誇獎和讚揚,父親臉上的每一道皺褶都舒展開來了,對那些植物們更加呵護有加,除了施肥、鬆土,清除雜草之外,更多的時間就是端着一把小茶壺,靜靜地坐在旁邊看着,猶如守護着熟睡的嬰兒一般,臉上充滿了慈祥。有時候父親坐在躺椅上睡著了,你叫他到屋裡去睡,他卻硬說沒瞌睡,執意不從,還沒等你裝過身子,他的鼾聲又響起來了,只好給他身上蓋一條毯子,讓他守着他的莊稼睡。

  父親從十八歲上開始勞作,和土地已經已經廝守了六十餘年了,他對於土地的摯愛,幾乎和給予我們的父愛相等呢!父親從十八歲開始和土地打交道,先是在靜寧老家的土地上耕耘了幾年,之後為了逃飢荒躲年饉,背井離鄉進了關山,又和黑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緣分一結就是一輩子啊!

  父親初到關山,一家三口只有一床被子,一口鐵鍋,一根扁擔而已。父親靠着一雙手和一身力氣,搭起了茅屋,開墾了荒地,種下了一家人的第一次希望。仁慈的關山黑土地沒有讓父親失望,第一次播種就有了豐碩的收穫,從此我們家就在關山老林紮下了根,繁衍生息。至此,靜寧的炒麵客成了關山裡的棒棒客。二十齣頭的父親血氣方剛,精力充沛,一把七斤重的?頭扛在肩上,挖野葯,挖荒地,那把?頭硬是被他磨成了不足一斤中的禿鐵片子。

  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家由當初的三口之家增加到十多口人的大家庭,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兄弟姊妹七人中,有六人上完了高中,這在一個母親多病,子女眾多,勞力缺少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奇迹,被方圓數里的鄉親們傳為佳話,也被當時的縣廣播站當作新聞在全縣廣播。父親用他並不寬闊的肩膀,不僅僅扛起了養育我們的責任,還用他的肩膀撐起了我們的未來,當他的背被歲月壓成一張彎弓,滿頭白髮,耳聾眼花的時候,我們陸續走出了養育我們的關山,有了自己的天地。

  母親去世之後,父親被小妹接到城裡生活,可是父親很不適應城裡的生活,他整天沉默不語,失魂落魄的樣子。我們知道父親不願意離開土地,可是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生活不能獨立了,怎麼還能讓他繼續留在大山裡呢?可是父親就是一棵關山裡的?樹,早已經適應了大自然的凄風苦雨,更重要的是他的根必須扎在土壤裡面,否則就會逐漸枯萎的。

  有了四個裝滿土的木框之後,父親終於能夠親近土地了,每年的春天,他和以往一樣精心播種,秋風送爽的時候,他和別的農人一樣收穫,雖然木框里的玉米棒子遠不如大田裡的豐滿健壯,辣子豆角之類的也顯得有些營養不良,但是這些收穫,足以慰藉父親對於土地的眷戀和孤寂的心靈了。每年秋天收穫的時候,父親總喜歡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鄰居們分享,給王家一把豆角,送張家一袋辣椒,那些葫蘆則分給小區里的孩子們作為玩具,皆大歡喜。收罷框里的莊稼,父親還要把土疏鬆,清理乾淨枯藤干葉,最後給平整好的土層上面覆蓋上厚厚的塑料薄膜,讓它們舒適地度過寒冬。

  又是一個明媚的春天到來了,住在城裡的父親又開始在故鄉的土地上忙碌開了,你看,那東面第一個木框里的小蔥,已經是一片蔥蘢了!



種在城裡的莊稼(原創) 標籤:裝在口袋裡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