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寫給我的25歲

寫給我的25歲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寫給我的25歲

  黃光典,今年你25歲了!我對自己說。

  25歲是個什麼概念?從弟弟妹妹,到哥哥姐姐,再到叔叔阿姨,稱謂的改變,是我對年齡最直觀的感受。如果我的壽命在75-100歲之間,那麼,我已經活完了1/3-1/4的生命。

  25年的時間並不算短,許多人的生命在不足25歲時,就已經足夠精彩與厚重。每個人的25年,都是無數的經歷與體驗,閱歷與教訓凝聚的。

  光靠聰明與悟性並不足以讓人真正通透,歲月才是最好的老師。我的前25年,談不上精彩,更說不上厚重,但起碼真實,是以為記。

  25年的人生,首先讓我懂得了人要有自知之明。和那些比我優秀的人相比,我只是個白痴。革命尚未成功,並且永未成功,我常常提醒自己。我惟有持續努力,才有和他人縮小差距的理論可能,順便稍稍緩解我的愧疚和自卑。

  自知之明告訴我,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在意我的感受,顧及我的自尊,尤其當我沒有多少價值提供給他人時,所以我絕對不會把自己太當回事。

  在巋然不動的客觀環境面前,在循環往複的自然與社會面前,我無非只是黃河裡的一泡尿,多我一滴不多,少我一滴不少,我和一泡尿,當然是一“尿”同仁啦!

  當我欣然接受這一事實以後,我才學會了多維度觀察和思考,不再坐井觀天自以為是,時刻保持一顆開放與包容的心去面對人間萬象,也不再以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為能事,而是深知謹言慎行、訥言敏行的美德與智慧,單靠聰明實在很難做些什麼。

  活了25年,懂得了何謂換位思考:我們要儘可能站在他人立場考慮問題,但他人是否站在我們的立場考慮問題,我們根本不要計較,也完全無法計較。尤其當自己並非強勢地位,也無剩餘價值時更為如此。

  畢竟在中國,多是相對的對人不對事,罕有絕對的對事不對人。“己不欲,勿施人”太過主觀,“人所欲,施與人”才是真理,至於“已”所欲或不欲,都是本該放棄的“我執”啊!

  在真實的世界,沒有不退步的向前,沒有不妥協的抗爭,沒有不犧牲的獲取。只有充分尊重他人的感受和利益,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當然,強調他人絕非埋沒自己,他人的眼光、言論與舉動,究竟能多大程度影響自己(尤其是負面影響),幾乎都是由自己的內心決定的。因為“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謂“心外無物”是也。

  真正的自信,是一種內在的低調與定見,目中無人而絕不高傲,海納百川而自擇其流,“他者即地獄”的魔咒與其無緣,他們唯一在做的,只是走自己的路。

  活了25年,懂得了行動勝於一切花言巧語、閑言碎語以及箴言妙語,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盡量少去評論與抱怨。曾經,我是一個非常喜歡並且善於評論和抱怨的人,但現實的屹立不倒和自身的渺小不堪,讓我的所有言辭都顯得如此可悲可笑。

  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人,一定要學會卓有成效的管理;而卓有成效的管理,前提就是不要去做那些看似正確但毫無意義的評論與抱怨。

  對於他人、社會,以及這個世界的一切,我都可以思考、反思、借鑒,但我絕不該去評論什麼。我的言辭不能提高自己,也不能幫助別人,我並不比別人混得更好,也並不比別人為這個世界付出的更多。

  指點江山不等於打理江山,針砭時弊不代表治癒沉痾。現實的複雜性、環境的多變性、人性的本惡與原罪、社會的規則與潛規則,絕不是幾個所謂正義的聲音與對星空的仰望就能萬事大吉。

  我們所知的,絕不是這個世界的全貌。而我們卻總是依照我們的已知,而認定全部的未知,武斷而自以為是的評判這個世界,這是何等的自負與無知啊!

  25年的生活,讓我明白所謂人,就是自然生物、社會動物與精神載體的統一。羅素所言對知識的探求、對愛情的追逐、對人類苦難的同情憐憫,是他生命熱情的源泉。

  哲人的思想,總是空靈而澄澈。但是我們凡人,生老病死、飲食男女、名利權情,每一樣都支配和束縛着我們,無法迴避,也無法拒絕。

  沒了這些,就沒有人的罪惡與苦惱,卻也沒了人的滋味與歷練。正如光明到處陰影相隨,一切我都不能忽略,一切我都無法拒絕,但最好,我們能活得更有神性些,起碼,活出個人樣些,這也是我今後生活的目標之一。

  生活之難,難在一顆平常心。無數觀察與經驗證明:真正成功的人,往往都顯得不那麼成功;真正優秀的人,往往都顯得不那麼優秀。愛顯擺不能成事,只能惹事和壞事。

  當然,凡事都是知易行難,許多人傾其一生,無非是在證明自己是一個正確的人,而忘了去做正確的事。平常心最忌顯擺與賣弄,這一點文人尤甚,賣弄之心即起,文章自然好不到哪裡去,這對我是很關鍵的提醒。

  我們這代人,最會的是紙上談兵,最怕的是“事上磨練”,沒有苦難的經歷,沒有匱乏的體驗,是一種致命的缺失。如果說60后是能看見傳統社會背影的一代,那麼我們80、90後身上,幾乎沒有傳統中國人的品格了。

  在苦難與匱乏中得到錘鍊與充實,是人生的必修課。不去多品嘗和經歷生活,突破和挑戰自我,實在浪費了這僅此一次的生命。我以為,困境中,最覺人生真味;衝破困境,最得人生真意。

  知識改變命運?性格決定命運?依我愚見,命運決定命運。時代與國家的發展變遷,社會與家庭的烙印痕迹,影響乃至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此言絕非消極,任何人的前行都離不開時代的推動,命運面前,人只是一棵脆弱的蘆葦。所以天災人禍、變數挫折往往最能讓人打擊深重,也最能讓人變得清醒謙卑。

  如今我明白了,與命運計較也好,抗爭也罷,都莫若保持一顆虛懷若谷的心,順應命運所給予我們的種種可能 ,在樂天安命的前提下恪盡人力,才能不折騰別人,也不折騰自己。

  只有充分把握命運的人,才有資格談論命運。否則,無論命運垂青抑或遺忘,此生都是虛度。尼采所言,愛命運,此乃人間之至愛。

  25年來,最大的資本是讀了點書,最大的硬傷也是讀了點書。我深深知道知識的無力,也絕不敢迷信知識的力量。尤其是所謂的學歷教育中,深深承受這個時代與社會的變異與扭曲,我們的底層源代碼中,都有着不可彌補的盲點和無法修正的錯誤。這絕不是理想、良知,抑或閱歷、體驗所能完全修復的。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自己保持足夠的警惕,既不盲從他人,也不輕信自己。同樣的知識結構,也可能展現出完全不同的人生。所謂知識,有時只能讓人變成一條訓練有素的狗。書讀得再多,都和這個世界有着深遠的距離,而我最欠缺的,正是不讀書的智慧。

  明年就要結婚了,欣喜之餘,心中不免緊張與惶恐。因為我深知,要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還有太多功課要做。婚姻意味着家庭的建立,意味着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需要雙方在漫長的歲月里共同攜手承擔。

  恩愛、付出、包容、改變,一時做到不難,一生一世做到就太不容易。婚姻之中有許多藝術,平淡難覺而又無限重要。

  我想最重要的,莫過於寬容。婚姻不是一門講理的學問,而是一門講愛的藝術。據理力爭、各執一詞,便是互相傷害、矛盾激化的開始。在一生一世的道路上,相知相愛、相濡以沫才是第一,其餘的實在不必計較。親愛的,我會好好珍惜你,好好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緣分和幸福。

  25年的時光就這樣到來了,也就這樣過去了。從生到死、從昨到今,無非是無數個今天彙集的。如果要把這25年的體會與感悟凝結成最簡練的文字,我非常願意和親朋好友一同分享:察而勿言,為而不爭;勞謙君子,靜水流深;藏巧於拙,和光同塵;重行求和,存善忘真。與同道友人共勉之!

  感謝25年來關心我、幫助我的所有人,尤其感謝父母,感謝家人。說家庭是最溫馨的港灣,最貼切不過。如果能在25歲許個願,我希望是家庭永遠幸福。

  謝謝你,親愛的。我現在真的很幸福,非常幸福。

  個人



寫給我的25歲 標籤: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