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風語亭的時候,仍是一名在外求學的學子,只懂的兩耳不聞,苦讀聖賢,以為憑自己的一點文采,可就以遨遊天地,也曾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初次知道到風語亭時,自然而然的以為是風雨亭,想那題名之人未必有多少真才實學,風雨二字雖然奇妙,卻不能免俗,與那風波亭相比,應有天壤!但真正見到“風語亭”三字時,不禁汗顏,心中苦笑,自慚不已!
風語亭,坐落在城南一座無名小山之上,山不高,水亦不深,正如劉禹錫的陋室銘所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現在已經無需去考究是山與亭誰更有名,只知道說山的時候必然言亭,觀亭之時必要望山。初次遊玩,是因大家初來咋到,五湖四海的相聚一起,免不了磨合熟悉,歡鬧成了主旋律,而到達風語亭之上,人多擁擠,且多有同學相擁而席,喜歡清靜的我只好在外休憩,抬頭仰視,亭峰翼然,雖沒醉翁亭之姿態,卻有其古韻,或沒黃鶴樓之仙宗,卻有其之靈氣。然嘈雜之間,無心品味,匆匆而來,亦匆匆而去。
時光如水,轉眼距離上次到風語亭已經六載而過,被現實磨礪的失去了舊時的驕傲,每天在忙碌與空虛中穿梭,漸漸的沉淪,失落着。因有事經過城南,沒想到天會突然下雨,身邊也沒什麼防雨的雨具,突然想起山上的亭子,就算不能驅寒,擋風遮雨應該可以,且現在正是夏季,也沒什麼寒冷可言。於是匆匆忙忙上山,山路之上多是堅石,路面並不濕滑,遠遠的就看見風語亭在風雨中悄然而立,慌慌張張的走進亭內躲雨,腳步踏入的一瞬間,便有一種異樣卻很舒暢的感覺。陣陣的微風拂面,沒有山風那般強勁,也沒山中的濕潮,那種感覺如同有人在耳邊輕輕低絮,像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姑娘在對我訴說,環顧四周,只有我一個人。
平靜下來一直浮躁的心情,任憑風聲在耳邊迴響,體味多年不曾有過的清靜,那一刻,我彷彿又回到了舊時候,那時候的我意氣風發,那時候的我心高氣傲,那時候的我總有很多很多的激情,那時候的我每天都有爽朗的笑聲,那時候的我……醒來時發現雨已經停了,雨後的風語亭如同一個大家閨秀,嬌羞中難掩迷人氣質,一笑一顰都恰如其分,增之一分則太濃,減之一分則太淺,借用蘇東坡的那句詩詞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一邊下山,一邊回頭望着山上的亭子,此時不由得敬佩古人智慧,風語亭,風語亭……
《再別風語亭》:匆匆的我走了,正如我匆匆的來;
我悄悄的回首,望着逝去的背影。
那山中的細流,是彩虹中的絲帶;
清泉上的仙台,讓我自由地徜徉。
亭中的清風聲,輕輕的在臉龐拂過;
在風語的溫柔中,我甘願這樣一直沉睡。
那絲絲的細語,不是風,
是山間的青松歡笑,寄託着風的夢。
尋夢,借一枝松針,向山心中刺痛;
滿載一腔憂愁,在風雨飄搖中哀鳴。
但我不能哀鳴,匆匆是離去的旋律;
露珠也為我送行,送別是今天的風語亭。
匆匆的我走了,正如我匆匆的來;
我悄悄的揮手,作別山中的孤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