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蕭然風雪意,可折不可辱”,“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竹子,枝疏葉柔、清麗俊秀、瀟洒自然、素雅寧靜的神姿仙態,挺拔凌雲、堅貞不阿、剛直有節的操守和特質,虛而有節、疏疏淡淡、不慕榮華、不爭艷麗、不媚不謅的品格,與古代賢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情操相契合,因而將“君子比德於竹”。竹子的風采和品質,成為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升華人們的思想境界;竹子的風采和品質,令一代代風流名士如醉如痴、心往神馳,愛竹、贊竹、賦竹、吟竹、畫竹……蔚為風氣。
說起杜蘇堤,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她筆下的竹子。杜蘇堤之畫竹,既是她自己對竹子的摯愛,也是她的良師給她的選擇。她的第一位良師就是擅畫雞蟲的金鳴秋老先生,1980年,還是諸暨童裝廠的服裝綉品設計師的杜蘇堤便下定決心學畫畫,當她第一次怯怯地走進金老的家門,金老先生懷着可疑的目光審視這位女子:“女孩子學畫畫?看她能堅持幾天?”結果,杜蘇堤以她一顆虔誠的恆心,一股執著的韌勁,贏得了金老師的青睞,直至心甘情願地在他的同行面前公開宣布接收蘇堤為他的“關門女弟子”。這樣,數年如一日,杜蘇堤跟着金老師從最最基本的執筆用墨開始了她學畫生涯,從而在金老那裡得到了讓她銘記一生的父愛和師恩……1984年,她進入浙江美術學院,又得到我國著名花鳥畫家何水法先生的悉心指點。1999年,杜蘇堤在昆明舉辦的花鳥畫寫生創作研修班裡,北京師範大學著名國畫家縱岩夫教授,居然拿杜蘇堤帶去請他評點的一大疊“竹子”為教學素材,在課堂上給杜蘇堤在內的全班學生一張一頁一撇一捺評講了整整一個上午,這位“獨請先生”給杜蘇堤的竹子無疑是注入一種使其茁壯成長的“生命之力”,對杜蘇堤竹子獨特風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她發現“竹子里大有學問在”,並最後下定“畫竹一輩子”的決心。後來,她去北京,又得到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兼國畫部主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國畫大師張世簡教授推心置腹的評贊和高度的肯定……
杜蘇堤說,我畫的竹子之所以能立得起來,全靠我的運氣好,遇上了這麼多好老師的教育和輔導!當然更離不開她自己30年來持之以恆不屈不撓淡泊寧靜的苦學苦練。
對於畫竹,杜蘇堤說,畫竹不光是畫竹,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竹;我讀詩書、學山水、練書法,一切都圍繞“畫竹子”。
畫竹不光是畫竹,要有畫外的功夫。第一是讀書。因為讀書可以變化人的氣質,氣質是創作的一面鏡子,可以直接反映到創作上。學畫的人胸懷要寬闊,品德要高尚,不為名利所動,要有理想,要有見解,下筆才會有韻味神采,才會有前人說的那種“書卷氣”。杜蘇堤認為學畫而不讀書,必致營養不良、氣質不好。氣質的好壞,實在是學好畫畫的第一要事。第二是寫字。書畫同源,字寫好了,對學畫有很大的幫助。畫竹尤重骨法用筆,要研究書法用筆,研究字的點畫,一支毛筆,真要用好筆,要做到得心應手,“使筆而不為筆使”,那是要經過長期刻苦訓練的,而臨帖練字是訓練用筆的最好方法,要讓筆尖、筆肚、筆根都能用到,四面出鋒,起伏正側,無不如意。蘇堤說,要做到這一點,是一輩子的事。畫竹要天天動筆,而寫字則更不可一日間斷。應該說,杜蘇堤的竹子是其讀書、書法之外的一種觸類旁通的收穫。
讀杜蘇堤的竹,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畫得自由,杜蘇堤在竹子中呈現出來的自由,是那種信手拈來,無不妥貼,而又意蘊清麗。杜蘇堤畫竹,出手便不凡。這不凡,既在他的章法和造型,也在他的用筆和施墨。在杜蘇堤30多年的繪畫路上,她不斷從題材、構圖、色彩和筆墨技法上追求突破,在各方面為她的竹子注入新鮮的元素,同時又將這些新鮮的元素不斷的整合、消化,納入到她的畫面之中。尤其在她新近創作的竹子中,宏大輝煌的氣度,恣意縱橫的筆墨,強烈豐滿的色彩,充滿張力的構圖,都讓我們看到她筆下的竹子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在我們眼裡,杜蘇堤並非一個簡單的畫匠。而要我們在短短的篇幅中對她和她的藝術作評價,這讓我躊躇再三,遲遲不敢落筆。品讀他的竹子,若用“厚重、靈逸”或“雄勁、飄逸”、“靜虛、空靈”……這樣的字眼來評論她的畫作,應該都不為過,你只會隱隱感到意猶未盡,一種形式之外、技巧之外的東西在吸引着你走進別樣的精神世界,逍遙而自足,透着純粹中國氣派的深遠的美。
還有一點不能不說,就是杜蘇堤畫竹30年,至今為止,還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比賽,她從來不把自己的精力投放和轉移到比賽獲獎上去,她說:“畫畫不僅僅是參賽,更重要的是陶冶性情。”30年來,她勤學苦練,不事張揚,只知耕耘,不問“收穫”,凡遇到與老師和同行相聚的機會,她總會帶自己作品去,徵求批評意見,謙虛誠懇地請大家指出不足之處,從而讓自己筆下的竹子去取得一個新的“突破”!不錯,杜蘇堤畫竹,畫得一身竹子的品格:虛而有節、疏疏淡淡、不慕榮華、不爭艷麗、不媚不謅……
是的,竹解心虛!
竹解心虛——記寫竹30年的杜蘇堤 標籤:童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