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下廚,菜刀在砧板上翩躚起舞,將菜品舞成主人期待的各種形狀時,我便想到了它——丑石。說它是丑石,或許更為妥帖。看,黑不溜秋的身子,夾雜着斑斑點點顆粒;一摸,還會把手硌得小疼。可它,一直默默地、靜靜地躺在廚房那個被人遺忘的角落,從不向主人“求贊”。
丑石土生土長在成都,一路公交、動車、輕軌,輾轉來到山城。這次旅行,徹底改變了它的命運。這,還得感謝搬運工父親,執拗的他硬是用塑料袋裹粽子般,硬生生將丑石從成都某小區的院牆搬到重慶女兒家的廚房安家落戶。
今年春節,雙親終於騰出時間,到重慶和我們一起過了個年。勞作了大半輩子的他們,突然放下農活,清閑的看看電視、走走逛逛,弄得他們手足無措。實在是有些難為老人家了!
我們早出晚歸,忙於工作,雙親自然就承擔了所有的家務活。
熱騰騰的飯菜、亮堂堂的地板……還有老人噓寒問暖,家的溫馨指數頓時飆升。
一天下班回家,我發現父親左手食指上,怎麼有一道血紅的口子。“菜刀鈍得跟鍋口一樣,也不曉得你們平常是怎麼切菜的。”父親突然冒了一句。
原來,父親在切菜的時候,被菜刀划傷了手指。
坦白地說,我們很多時候買的菜,都是超市加工的半成品;還有,打從超市買來菜刀,我們是一次都沒有磨過。
上個月,父親六十大壽,他決定到成都弟弟家“躲一躲”,省得老家的親戚花錢費米。父親是個閑不住的人,要他坐下來規規矩矩看看電視,實屬不易。飯後,他就拉着母親跑到小區,這瞧瞧那看看,像尋寶似的。都快十點了,雙親還未回家。我們很是擔心,生怕他們迷了路。十點一刻,門鈴響了。打開防盜門,只見父親手中抱着一塊斧狀石頭。
“爸,你拿石頭幹什麼呀?”我一臉詫異。
“這是磨刀石。”他一邊說著一邊走向廚房,擰開水龍頭,耐心地沖洗着石頭。“霍……霍”,多麼熟悉的磨刀聲呀!經父親這麼一倒騰,菜刀變戲法似的,居然能照出人影了,刀刃也鋒利多了。
星期天,我們訂了回渝的動車票。天剛蒙蒙亮,父親就躡手躡腳開門出去了。早飯熟了,我打電話給他,他在電話那頭道:“我不餓,你們先吃。”中午時分,父親還沒回來。我再打電話過去,“不管我,一會就回來。”晚飯時,父親回來了,手裡捧着一塊稜角分明的石頭。
“爸,不是有一塊磨刀石了嗎,你又去找石頭幹什麼呢?”我繼續一臉詫異道。
父親沒搭理我,笑了笑。來到廚房,把石頭仔仔細細洗了個澡,然後小心翼翼地用塑料口袋包了起來。
從成都到重慶,父親呵護備至,丑石安全轉移。回到家,已是深夜,父親卻毫無倦意,忙不迭打開口袋,認真地品鑒一番后,又開始磨刀霍霍。“以後菜刀不快了,記得磨一磨。小心稜角割手,下次我帶石刀來打磨一下就好了。”
翌日,我把父親送到回鄉的長途汽車上,轉身那一刻,忽覺眼前的南山格外蔥鬱、格外偉岸。是啊,父愛如斯!
後來上網,我才知道,磨刀石的學問大着呢,躺在家裡的丑石是一塊粘質沙岩石,是名副其實的好磨刀石,磨出的刀刃銳利而且耐用,還不易產生缺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