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物散文>山草

山草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伏牛山山脈東麓的花山腳下住着我家一門遠親戚。兒時的我在那裡住過一陣子。生活在那裡的人,從莊稼地里收穫到的糧食僅有種下種子的三四倍。由於糧食不夠吃,於是山坡上生長的草,也就成了當地人的寶貝。山草,除了可以用於蓋房子、取暖、做飯、喂牲畜外,更重要是能換錢,用於買油、鹽、衣服等生活必備品。

  山草的種類較多,主要有黃背草、茅草、白草等。這些山草不僅保護水土,涵養水源,而且還給人類提供生產資料。其中,黃背草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山草,它的干粗壯、節直、勻稱,質性柔韌,耐腐蝕,是搭建草房用的最好山草,也是治療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耳鳴耳聾、高血壓、風濕疼痛等病的藥材。用它做房頂遮掩物,乾淨整潔,美觀大方,冬溫夏涼,不被蟲蛀,經久耐用,是草房時代最好的建築材料,也是人們生活依賴的自然資源。那裡的人誰也說不清楚,山草到底滋養了他們多少代人的生命。

  每年秋後收割山草,用鐮刀割下來的山草,大多要靠人把它背回家。因此,捆草也是個小的技術活,捆不好,不但不方便背,而且還容易散捆,造成重複反工。捆草用的繩子一端系著一個用樹杈做的“柴拘兒”,它的作用是便于勒緊草捆。柴拘兒像織布的梭子,它是用指頭粗細的樹杈經過火烤,彎成一定曲度后,再交叉一起,交叉部位用繩子紮起來。同時分杈處的主枝要保留一節柴拘兒頭,有三四厘米長,用刀削成圓尖,以便綰繩打結時方便套用。捆草時,先把繩直線放在地上,然後把割下來的草,根稍相互整齊交錯,靠近柴拘兒處橫切在繩子上疊放起來,再拿起沒有柴拘兒的一端繩頭攔過草,穿進柴拘兒,用膝蓋頂着柴拘兒,用力抽拉繩子,直到抽不動時,把繩綰在柴拘兒頭上,一大捆散草就捆好了。背起草捆就能回家了,途中休息時,可以再緊緊繩,防止散捆。

  剛割下來的山草,背回家后,還需要攤在地上讓太陽晒乾,干后的草才能長久存放。所以,割草季節,村裡村外,路邊,田埂上,到處都曬着山草。山草晒乾后,為了方便垛草垛或搬運,需要捆成小草捆,這些草捆叫“草個兒”。捆草個兒的繩是茅草擰成的,一個草個兒的直徑一般有十五到二十公分,重有一兩公斤。

  每年收割的山草,除少部分用於修繕房屋,或作它用外,大部分要送到集市上去賣。由於集市在遠離山村的城鎮。所以,賣草時要提前一天裝好車。裝山草的車是牛車,一車草通常重達千斤左右,每公斤能賣三到五分錢,一車山草能賣三四十元錢。

  山坡上,主要草場上的草割完后,接下來就是摟草。摟草的作用主要是把割掉后散落在地的草再回收一次,也叫“溜(音liù)草”。同時,因秋後多霜,乾枯的山草經過霜凍,比較脆容易斷,一些不便用鐮刀割的草,很容易用“耙子”摟下來。耙子有木架鐵齒的,也有竹架竹子齒的,耙子齒朝下彎曲,就像人的手指挖東西一樣,可以把草摟在一起或夾在齒上。耙子固定在一根雞蛋粗細的木棍上,叫耙子把,人在摟草時可以雙手握住它來回用力摟。長距離摟草時,也可以把一根繩的兩頭拴在耙子架上,然後套在腰上,這根繩叫襻(音pàn),木把靠在背上,一隻手或兩隻手背過去按着,在有草的地方來回摟,當耙子上夾滿草時,把耙子翻過來彎齒朝上放在地上,用手按着再用力一抽草就脫下來。如此反覆,用耙子摟過的地方,不見有亂蓬蓬的草,只剩露出地面的草根。耙子有大有小,五六歲兒童到幾十歲老人,都能用。

  草的使用,人類從原始社會就開始了,它伴隨人類生存數千年。並且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我國不論農村還是城市,到處都能看到用草搭建的房舍。

  近年來,隨着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土地經營方式的變革,農村城化發展進程的加速。山區人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電、光、氣的廣泛應用。山草與人們生活的距離越來越遠,那些與山草打交道人的後代子孫們,也都走出了山村,告別了世世代代依賴的山山嶺嶺,加入了城市現代化建設,成為推動社會高速發展的一分子。山草不再被人們關注,人們也不再念及它曾有的貢獻,好像以後它對人類也不再有價值。因為,每年冬季到來之時,山坡上的草,往往被人付之一炬,其中難逃一劫的還有很多喬木和灌木,呈現人們眼前的只有黑糊糊的山樑。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又生出了新芽,雖然迎接它的有可能還是冬天的一把火,但它依舊昂首挺胸,毫不畏懼地無憂無慮地生長着,依時拔節、開花、結果,保護着山坡上的土壤,凈化着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