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紅柳綠,松青柏翠;草榮木茂,花馨果香;爭榮斗秀,滿園芬芳。自然在以其斑斕多彩展示着自己的美麗,而人類卻是以自己的思想來開花結果,表達着自己的人生風味。玫瑰綻放花朵馨溢四方,而我們的思想卻能吐放生命的芬芳,香飄萬古。而沒有思想的人就如沒有香馨的草木,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將永遠處於半醒之中,而一個永遠讓思想睡覺的人便就成了白痴。
在一個人求學道路上如果能夠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良方,做到不學則已,學必有得,用時如刃,時有所解,日有所進,一日一小進,十日一大進,事半而功倍,學有成效,事有成就。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在學習中探究的門徑。
思考是學習和工作中最有效的動力資源,是最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思考好比草木的根,是它向泉源,沃土汲取營養,充實草木並營養花朵,而最終有了甘甜的果。一個人停止思考就意味着失去動力,變成了一架不能工作的機器,自然也就成了廢物。而一個不善思考的人會失去自我,成為別人的附庸。在學習中,思考更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靈魂,只有伸出思想的觸角才能探究到知識的精髓,汲取到知識的營養。為此一個人的學習首先應學會思考,唯善學者必善思,善思者必善求,善求者必善問,善問者必善疑。疑問是學習的嚮導,思考是破疑的尖刀。所以教人最主要是教會人思考,培養人思考的熱情,使其能夠體驗到思考的快樂,這會是一個人學習成才的不二法門。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要學會思考並非就是一件尋常的事,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逐漸培養,而後形成良好的習慣,學則須思,善思,精思一以貫之,不斷深入。思考是我們思想要走的路,那麼這條路的起點在哪裡呢?找到思考的正確起點就成了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一代理學宗師朱熹對於讀書學習就頗有心得,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很值得我們細細咀嚼。“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生疑,中則節節生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而無所疑,方始是學。”在這個過程中發疑是思考的起點,學則須疑,疑則必思,思而後悟,悟而有得。“知不至乎疑而不悟。”“書到疑處翻成悟。”沒有疑問就等於沒有學問。可見在學習中發疑是思考的第一環節。在學習中有疑,敢疑那才是走我們自己的路,不步別人的後塵,走出自己的路也才能超越別人,創造出一個新的自我。學習的實質就應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有很多成功的治學者在這一方面都有着精闢的見地,“智在於發疑,勇在於必決。”“於無疑處有疑方是長進。”一番疑問,一番覺悟,也就有一番長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所疑便無所知。
總結成功者的經驗,我們可知讀書學習的各個環節大致是:熟讀—發疑—精思—探本尋源,究因求果。“資之深則左右逢源。”經過這樣一番努力,知識之間就可以達到淵源相通,根本相連,融會貫通,難消疑解,求知者方能豁然開朗,心領神會,如飲甘醇。正所謂有“思如掘井,始濁而久后明快,然而引動甘者來”之快。所以當有人問到愛因斯坦一生什麼時候最快樂,他卻回答道,“思考最快樂”。科學上的許多重大發現其實也正是從尋常的疑問開始的。與別人無疑處而有疑,想人所未想,最後就有了別人不能發現的發現。牛頓在無意中看到蘋果落地,發出了為什麼物體總是掉在地上的疑問,這一問不要緊,智慧超越了歷史,於是宇宙的一層面紗被揭開了,沉寂在黑暗中的自然規律如見天光,萬有引力定律像一條槓桿撬起了一個暫新的時代。仔細地想一想,有多少重大的秘密都是隱藏在平常的事實中,人們司空見慣而熟視無睹,使得真理永久的埋沒。假如你能從中得到啟示,善問,善思,也許你也會有石破天驚的發現,成為與牛頓比肩的人。
靠記憶得來的知識不是真正的知識。只有通過思考,理性的辨別得來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一個人學習並不難,難的是學必有得;一個人思考並不難,難的是思必有悟。勤學精思的人所得應多,苦學而欠思的人,所得亦少。但只思而不學的人會一無所得。這不正像孔夫子教誨的那樣:“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在學習實踐中咀嚼品味才覺得這句話滋味雋永。一個只知埋頭苦學而不善發疑思考的人,就像是一個只顧行路而不變方向的人,難免行進的途中會迷路,在求學的路上四處碰壁。但是越是學而不思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知道的越多,而學能精思的人卻又會覺得自己不知道的越來越多,“知不知而後知。”人們常常又是在發現自己的無知之後才求得所知。學習要求真知,思考要窮真理。“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信一疑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愈是學識廣博的人愈善問,愈問愈明,愈是無知的人愈無疑,愈無疑愈覺得自知,自以為知,自然就會失去獲得真知的機會。一個人不善求疑,就不善思考,不善思考的人的大腦總是處於半醒狀態,昏昏欲睡。因此在學習中一個不善提出問題的學生,其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而能夠不斷提出問題的學生最終在學業上會不成問題。不能夠發現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而問題的產生正是因為我們主觀上的認識不足,割裂了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繫,而要解決問題就需要把事物聯繫起來,這就需要我們在求索知識的過程中在事物之間建立起關係,順藤摸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最有用的知識。
而獲得知識的一個根本途徑就是要善於窮源究本,追根尋底。得其源而獲無窮,方能用之不竭;育其根,而後豐其枝,茂其葉,學習才會有所建樹。因此,知識的獲得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問因尋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一信一疑相參勘,弄清知識的原因本末,事情的來龍去脈,“悟從疑得,樂從苦生”,只有經過懷疑,然而才能真正確信,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在勘知的過程中自然會加深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和認識,得其狀,會其神,明其所處,知其所用,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這樣學到的知識才會是真正的知識,這樣成長起來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是思考使我們獲得了自我,成為生活的主人;是思考使我們有了出路,走到了成功的終點。“昨日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勤勉的學習能夠使我們不斷汲取知識的營養,托起我們劈波斬浪的人生之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懈的思考將會掘開知識的泉源,給生命的智慧注入新的活力,讓我們的思想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結出最甘甜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