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大雨滂沱,大街上積滿了水。我就繞來繞去的往家走,途經住宅區,看見一個四、五歲的男孩正在流淌的水流邊,手裡捧着泥土在玩耍。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那些有趣的事來。
每到下雨天,就會身上披塊塑料布在雨里瘋跑,等雨稍停就與小朋友們去淌水、玩耍,弄的衣服鞋子都是濕濕的。找塊石板或平地席地而坐與小朋友們摔“窪塢”(用泥捏成碗狀,壁厚約一厘米,底部稍薄,口潮下,用勁摔在石板上,隨着一聲清脆的響聲,底部露出一個洞,讓小朋友用泥給補上),掙得泥越多,就代表贏了。再就是製作“眼鏡”,也很有趣,烈日當頭,坐在大門口大樹下,找幾根“高粱桿”,削去外面一層薄薄的皮后,用牙咬着扒下桿皮,分成寬約1厘米的若干段,之後把桿壤分成一寸左右的若干段,再把桿皮圍成橢圓形,兩個端點插在桿壤的兩端。總之就是用桿皮做框架,用桿壤做連接點,這樣一個眼鏡就製作成了,帶在眼睛上裝文化人。
再就是到河道里撿鵝卵石或青石子,找個地方席地而坐就開始與小朋友們玩拾石子遊戲,磨的小手粗粗的、黑黑的,衣服口袋裡裝的全是石子;或者比賽踢毽子,變着花兒踢,看誰踢的最多;或者玩“跳房”,單腿蹦跳,按遊戲規則,把布袋踢進“城裡”;有時傍晚時分,與小朋友們接成人龍一起玩“周八皮”,或捉迷藏,好開心、很愜意,一直玩到月上梢頭。才回到橘黃色的油燈下,狼吞虎咽地吃飯。之後依偎在老人懷裡,遙望着一輪明亮的月亮和一閃一閃的星星,聽那些古老的傳說和諺語。也就是在那時知道的《岳飛傳》、《薛仁貴徵東》。十七、十八坐着等(指等月亮),十九、二十齣一更。楊葉嘩啦種西瓜,芒種前後點瓜種豆等。
春天爬樹去折柳條做哨子,染得衣服上全是綠色。夏天去山上的桑樹上採摘桑葚,染得嘴及衣服上都是紫色。秋天去山上的草叢或莊稼地里逮蟈蟈、螞蚱,回來後放在火里一燒,吃得嘴上、衣服上都是灰色的。冬天去結了冰的河面上滑冰,小臉凍得像個紅蘋果。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樂趣,不同時刻有不同的歡樂。就這樣,在無憂無慮中慢慢地長大。
相比現在的孩子,我們的童年生活顯得有些寒酸,有些“傻”。現在孩子的玩具琳琅滿目、品種繁多,他們所接觸的是我們幾十年的結晶。遙控車、魔方、電動玩具等數不勝數。尤其是網絡世界,電子遊戲更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君不見,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在電腦前神情是那麼地專註,操作是那麼地熟練,令我目瞪口呆。聊天、手機上網已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已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
高科技帶給我們前所未有享受的同時,也為他們擔憂,“毒玩具”的頻頻出現,在危害着他們的健康。虛擬的網絡世界,使他們的精神更加孤獨。在虛擬的環境長大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和適應力會比較差。網絡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構成潛威脅。
高科技給他們帶來無窮樂趣的同時,也剝奪了他們純真的意趣,遠離了自然。禁錮在鋼筋混凝土裡,隔離了與外界的接觸。真正地童趣已漸行漸遠,當他們再回首,留給他們未來美好的童年回憶將是什麼呢?唯有山川、大地、鳥語、花香才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才是我們的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