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傷感散文>祭儀

祭儀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故鄉的老街西北角有一條清澈小河,河邊是一片墓地,當地的村民都叫它澡堂門。它離街上不算太遠,不過卻是荒草迷離,孤寂蕭條。墳堆已被歲月的風雨所蝕,低矮坍塌。遠遠看去,一圈圈墳塋,一層層葦草。寒風在望不到邊際的田野間穿行,紙幡在荒涼的墳頭上飄蕩。臨近見到許多墓碑,高高矮矮,形狀不一,像終日守護這片墓地的士兵,孤寂而荒涼。那是一種特別的呈現方式,把離別這個世界的人表述一下,評說一番。這裡本是個湮沒生命的所在,居然杵立出如此眾多關於生命的標識,你不由得不為古老民族的祭儀文化而驚嘆。其實,人生經歷的儀式甚多,葬禮只是其中之一。關於葬禮的源頭,大概是源於人類對來生的時空遐想,或是對逝者生前追憶與悲茫,我們無法探求到真正的源頭。但是,在不同的地域都存在着形式各不相同的葬禮祭儀。人們一般都追求生者上安;逝者下寧。故在選擇墓地上深思熟慮,大費工夫。老家村莊的居民們都認為這個澡堂門是一個極好的風水寶地,於是,寬闊的田野間都被墳墓簇擁,墳前也插下越來越多的碑文。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歷史。喪葬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涵蓋了佛家、道家、儒家、三大教派的理念思想。我們蘇北農村的喪事祭儀,歷經千百年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尤其在我的老家盧集,祭儀融就了歷代農村古樸神秘的面貌。譬如祭文,送湯,出祭,送程,出殯這五個祭儀必備的環節,基本上都離不開嗩吶。逝者已去,孝子賢孫們撕心裂肺,哀傷悲茫. 於是,在自家門口搭起喪棚,請來了嗩吶吹奏戲班,舉行一場牽動人心的祭儀。為什麼村民們都會選用嗩吶來傾訴自已的信仰與祝祈?我想,他們或許是通過嗩吶的悲涼曲調去釋放心中的眷念與悲戧。嗩吶是散落於民間的小調,雖難登大雅,但終究向我們展示出它抑揚婉轉,哀怨斷腸的聲響。它如泣如訴的抑揚音符,將委婉音樂產生的氛圍與今天的人文道德;行為規範相互融匯;向世人傾訴着一曲感人的道德課程,讓聽者流淚,觀者悲傷。即使是一個不懂音樂的人,也受不住這樣的委婉腔調。不需要其它樂曲,僅憑嗩吶管里飄溢出的幾個音符,就是那樣的柔美,那樣的叫人悲涼。於是,古老民族文化的章頁有了祭儀的印跡,這片鄉村荒涼的墳塋也有了更深祈願的冥想。

  昨日,聽說家鄉張同學的母親仙逝,老人家高齡九十,在我們老家村莊這樣的喪事叫做喜喪。張同學的母親很偉大,三十歲就守寡;含辛茹苦將三個孩子拉扯成人,是那個時代賢淑美德的典範。我和幾個同學趕到那裡弔唁時嗩吶聲早已響起,按照我們當地的禮儀,我們得先去靈堂悼念。靈堂里的張同學穿着白布孝服;腰扎麻繩,腳汲草鞋,儼然將現代生活歸於古拙,營建出一個既悲涼又寒戧的祭祠空間。張同學見到我們到來連忙起身邀請坐下,同學之間好不容易見面,本該敘敘家常,說說知心話,但同學之間熱情已被悲傷的氣息沖淡,想談也談不起來。他向我們講述老人家從生病到離世的過程,以及聊到我們的童年的趣事,鄉村的改觀。那些幼時的記憶與響徹的嗩吶聲溶成一團,讓人油然發起一絲喟嘆與蒼涼。走出靈堂,第一批招待來客的桌席已經開始,我們只得在凄楚的嗩吶聲中漫無目標地來回徘徊。走到喪棚前,一幅幅祭文讓我眼花繚亂,心潮起伏。作為祭儀文化也是需要物態載體的,為此中國獨特的筆墨也開啟出一番全新局面,它像嗩吶一樣牽連出一個完整的世界。喪棚門口書寫的悼詞條幅顯然已成為傷感與追思的堆磊,大德猶存,音容宛在,千古流芳。書寫着一個個貞潔善良的故事,一幅幅書法作品倏間變成一座座道德原型,讓祭奠者立於跟前,細細品讀,默默憂傷。然而,這裡向人們展示的不是傳統書法藝術的溫煦美色,而是流露着一種生命消逝狀態下的緬懷與凄涼。祭儀憑藉書法宏厚的文化內涵張羅出一個既酸楚又悲涼的祭奠。而祭文又與嗩吶交相輝映,訴說著沉默與憂傷,委婉與悲茫。逝者的生命在此終結,污濁鬼疫在這裡退讓。

  張同學家的喪事宴席鋪展很大,第一排桌席還未結束,第二排的等待人群已不耐煩地湧入,當前來祭奠的人們坐到宴棚里,整個宴棚的桌席就形成另一番景象,悲傷的氣息已是蕩然無存,蒼涼的嗩吶也變得溫和悠揚。祭儀的嚴肅氣氛在觥籌交錯中消減,憂傷的表情變成了喧鬧與暢談。棚中擺開十桌,每桌的菜肴都很豐盛。只是每次宴席結束后,桌上的餐具就得重新再補,因為死者高壽且子孫滿堂,前來弔孝的人在坐完席后,大都會偷走碗或碟子,其實也不算偷就是明目張胆地去拿。這叫討喜,也是討壽的意思,所以孝子在辦喪事時,也就會特意多購買些碗碟。宴席進行一半時,隨着主家的祭儀執事一聲吆喝,一老者手提馬燈帶着由孝子孝孫組成的逶迤長隊,莊重虔誠地向前方走去。老者在這個祭儀中充當一個祝事角色,當地人都叫他路打鬼。手中馬燈高高舉起時,長隊後方便響起嗩吶蒼涼悲戧的嗚號。於是經幡高舉,野燒爍爍,踏着哀怨的嗩吶聲響,古老的送湯儀式宣告開始。祭儀的場面鋪展得很大,行走的路程也很長,主要是讓逝者的孝子賢孫們一起前往當地土地神那裡去轉一轉,拜一拜,替逝者向當地的神靈做一次虔誠的交接。其實,所謂的土地神也只是在河邊空地上倒置於高處的一口破缸,它形成一個簡易的神龕,遠遠看去是那樣的古老,那樣的寒戧。送湯,舊時喪禮之一《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用瓦罐盛米汁赴土神廟,呼其親而遍灑之,謂之送湯。它是祭儀的重要環節,有錢的人家辦喪事,十分講究排場。送湯的隊伍很長,顯得尤為氣派。於是,前赴後繼一家比一家闊綽,隊伍也就越來越長。張同學的家境一般,參加送湯祭儀的人數不是很多,但還是一樣地嚴肅井然。

  送湯祭儀一結束便接着出祭,但這個隊伍還得要先回到靈堂祭奠一番。靈堂正中的八仙桌上擺着逝者的骨灰盒,四周簇擁着鮮花和水果點心之類的供品。牆壁四周掛滿各種悼詞輓聯,睹物思人,這些親友們圍着骨灰一圈又一圈地走着,向死者作最後離別的儀式,他們有擦不完的眼淚,堵不住的哽咽。我也被這種哀傷的氣氛所裹卷,猶感悲涼。此時,在村外的道路上有三四個健壯男子抬着供品桌慢悠悠走着,祭桌前方走着逝者的女兒女婿,他們走的很慢,抬桌子的年輕人似乎也正踩着嗩吶的鼓點,一步三搖,不急不慢地跟在後面。鄉村不大,嗩吶聲一起,附近的村民便全朝那裡涌去。那時,村民們便會從祭桌上擺放的祭品與錢數來議論着死者的女兒女婿是大度闊綽,還是吝嗇猥瑣。當然,花了錢的女兒女婿也想讓街坊鄰居看到祭桌上的供品,讓自已風光一下,顯示自已的孝心。於是,他們端肅板正,挺起胸脯,走的更加緩慢。這倒是讓我想起去年我岳父去世時的出祭儀式,那天我老婆和她姐姐都是這樣走着,邁着同樣慢的步履,行程僅百米之遙卻走了近二十分鐘。當時我覺得非常尷尬和難為情,借故溜走。

  我認為在整個祭儀中,最為尷尬的角色應該是風水先生,泗陽當地人也都叫他“陰陽先生”,這個並不尊重又不算鄙夷的稱謂顯示着人們對他的敬畏。大凡老人仙游之時,主家就會立即派人前往陰陽先生住所,帶上少許財物換得殃書一張,殃書就是死者家人請陰陽先生開具寫有死者生卒年月以及定有入殮、出殃、破土、下葬時間的出殯文書,又稱殃書。殃者,即死人的靈魂。舊時人們受萬物有靈觀念的影響,認為辭世之人的靈魂不捨得離開親人和陽間,但生者又希望死者能夠早日轉世投生。因此,生者希望讓死者的靈魂早日平安離開。從用途上看,舊時的殃書和如今醫院開的死亡證明書極為相似。由於其在民間有着深厚的俗信基礎,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不管是達官商賈還是貧苦百姓,在喪事祭儀中都要請陰陽先生開具殃書,以示重視。殃書的內容大至是:“一推乾道xxx生於xx年,二推xxx亡故大限xx年......殃煞天罡駕臨x地高一丈有二,殯后逢x時化黑氣殃出x方.”在整個喪事祭儀中,陰陽先生只能去主家一次,且必是在出殯當日。鄉下人們忌諱陰陽先生無故登門,因為那是遇喪事徵兆。即使在出殯當日,在陰陽先生在料理好破土下葬后離開時,主家還會站在遠處,假意地向他投以泥塊,瓦片,除去晦氣。

  知道晚上會舉行的送程儀式,我們還是決定留下來看一看,送程也叫送盤程,還有的地方叫送盤纏,它主要表述人死後在去陰曹地府的路上要花用很多的路費,這些路費必需有後人準備足才好啟程。啟程時,後人還要送上一程,以表示孝心。那時大多扎紙馬,糊香亭,尤為特別是必須用柴草紮成一條長龍作為火把來照亮祭儀路程。傍晚,由村裡的一長者帶隊,主家五福以內的孝子孝孫們排成長隊隨着嗩吶一聲聲長鳴緩緩向村外西北角那片墓地走去。長者左手提着馬燈,腋下夾着笆斗,他慢悠悠地邊走邊向空中揮灑着紙錢。他虔誠地報着祭儀經過的地名,祈求這些地方的冥官對逝者的靈魂順利放行。送程的路途一般是圍着逝者的村莊轉圈,當然也會經過墓地附近。隊伍中的人大都舉着松明火把,掖着長長火龍。他們邁着沉重的步履,舉着祝祈的紙幡,野燒灼灼,哀樂凄凄。儀式體現着逝者生前的善良,淳樸。死後的思念,憂傷。在如潮的氣氛中一個歡快的靈魂容光煥發,神采奕奕走進天堂。他好像正回過頭來看一看家鄉的美好,聽一聽嗩吶的悲涼。在這裡,中國傳統祭儀文化將生死轉換實現的尤為便利,逝者可進入地獄也可步入天堂,逝者生前無所謂地位高低,轉換僅憑這一簡單的送程儀式而已,古老民族文化的博大與包容在這裡便有了明確體現。祭儀已成為逝者一生艱苦辛勞的一個終結性造型,也成為民族文化一種自我復歸的象徵。

  時間已是夜半,送程的路途太遠,我們已走的渾身疲憊。該回縣城了,於是,我們向張同學道個別離開了村子。離開時,那個祭儀的執事告訴我們,破土下葬的深井已挖好,明早七點會準時舉行出殯儀式,那時由八個村裡的健壯青年抬着棺木,在陰陽先生測量下舉行下葬祭儀。我很想留下來去看一看出殯儀式,不過與我一道來的縣城幾個同學都執意要走,我也不好違背大家的意願。回縣城的路要經過澡堂門那片墓地,車窗外已經飄起了濛濛細雨,隱約見到茫茫的田野在窗外飛快地離去。那些孤寂荒涼的墓碑依然款款展現着它們蒼老野拙的面容,它們彷彿正在聆聽遠方傳來送程嗩吶的聲響。我默默地向車窗外凝視,好像看到廣闊的原野間,張同學的親友們正拿着泥塊,碎瓦片扔向陰陽先生,扔走喪事後的晦氣,扔往荒涼孤寂的澡堂門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