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我們嚮往流浪,以為到一個地方漂泊,便是旅行的意義,後來才明白,原來流浪不是自身沒有目的的行走,而是心裡沒有一個讓你停留下來的人,於是我們山一程,水一程的找尋,尋找心裡的那個點,我們也體驗着外面世界的諸般美好與辛酸,最後才明白旅行的真正意義就是經歷、積累與感悟。
——題記
小時候總是很戀家,總是粘着父母,出奇的害怕一個人留在家。後來長大了,開始上學了,也開始被迫離開了父母。我依然還記得!十歲那年第一次寄宿學校,那些在想念與哭泣中睡去的夜晚。那時自己很害怕匣子似的房間,總感覺一熄燈便會窒息,那種對黑夜的恐懼來自那個小小的心裡,也一直延續到如今。
第一次離開家去一個陌生的城市謀生,當火車穿過一個個山洞時,那種狂喜無法形容,那個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萌生的要獨自一個人遠行的念頭,在這一明一暗的穿梭中得以實現。那時我還未成年,骨子裡的那股叛逆卻已呈現,那時天不怕地不怕,總想有一天,背上自己的行囊,離開家獨自遠行,去山的外面看看那裡的天是怎樣的藍,那裡的水會不會繞成九曲連環,那裡的太陽會不會掉進大海里染紅海水和那片天。想證明自己可以離開父母的監管,自己闖下一片天。
那時,我只有一個夢想,那是一方草原,一片藍天,暖暖的陽光下,我邊走邊唱,時而有飛機經過,留下長長的尾雲,天邊還有鳥兒在盤旋。這樣的畫面在我的夢裡出現過千萬遍,可是這個夢想被現實擠兌了,到如今我都還未能如願。
再後來,離家遠行成為一種習慣,那些遠行的意義也一變再變,不再是當年只為看看外面的天,代之的是求知與生存的理念,背包里承載的責任也越來越多。但是父母手中的那根線寄寓着太多的牽念,他們頭上的白髮一天多似一天,可是無論我們走多遠,始終逃不出父母的挂念。
有人說“父母在,不遠遊”,可是沒有父母在家的守候,我們的遠行也就失去了一些意義,我們只能等到自己老的時候,才能體會到父母對遊子的擔憂,所以趁我們都年輕,不用為父母的身體健康擔憂,有人期盼與守候,就不怕那顆漂泊的心找不到歸路。勇敢的走出去吧!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人生需要經歷,需要體驗,只有自己走過的路,感覺才是踏實的。一路山水,一路征程,也是心靈的一次旅程,看慣了外面的山水,見識了山的巍峨,水的纏綿,城的古老,才知道大自然是多麼神奇,自己曾經是多麼年少,多麼幼稚,但還是慶幸這些路自己曾經走過,這些事也都曾經經歷過。
當初只一味的追求流浪,那時覺得流浪這個詞在文人的筆下總是很浪漫,可是後來才知道流浪的的真正意義無非是讓自己懂得故鄉一直在遠方,讓我們體驗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那種思念,也讓我們知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那種遊子心情,故園的水在心裡總是那麼美,故園的聲音聽來總是那麼親。人生需要遠行,否則這些情感我們怎麼會懂得,這些心思誰能理解。
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都渴望遠行,那顆青春悸動的心總不安於平靜。那就放縱自己一次吧!一個人,一個背包,便開始了一段征程,征服一座山,一座城,最後卻讓這些征服了自己的心。旅行不只是為了看沿途的風景,更多的是能感悟心靈。曾看過一張照片,一個人背着行囊,拄着拐杖,在雪山下抬頭仰望,那是虔誠的膜拜,是心的洗禮,也是心的征服。
人生需要遠行,那個浮躁的心需要磨礪,經歷的多了,我們也就懂得多了。漂泊的久了,就會渴望尋求一個安穩。
人生需要遠行 標籤:人生不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