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記事散文>學徒工

學徒工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如果說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自己的事情,那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沒有這種選擇。我這裡說的第一步,泛指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那個時間段參加工作的人,基本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學徒。

  起碼這種制度來自兩個方面的規定。一個是延續着約定俗成的論資排輩定律,另一個來自國家制訂的制度,說白了,沒人去追究它的來歷,人們相安無事的接受着,順其自然的樂享其成。

  這種制度的本身,延續了子承父業的機制,多多少少帶着封建殘留的遺迹,帶着禁錮人才的框框,帶着沒有選擇的餘地,即使這樣,它仍維繫着公共體制的運轉。老子的職業,天生就決定了世襲的繼承,這是有律可依的。於是,一個單位,一個工廠,一個企業,天生的造就了近親繁殖,形成了七大姑八大姨混雜存在的狀況。

  教授學徒工的直接對象是---師傅。從古至今,師傅是尊敬的稱謂,是衣食父母的化身,是你的始作俑者,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先哲們的教誨更是耳熟能詳。拜師,即使是進入了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儀式。就與千年的媳婦熬成婆一樣,師傅也是年頭熬出來的,當上師傅了,就象徵著自己已經高了一個檔次,已經掌握了一門技能,已經有了教導下一輩的資本。

  師傅也有歲數小的,還有男女之別,雖然也有父字輩“走後門”選擇的因素,但原則上還是組織指定的。但凡先於你跨進工作門檻的,不論大小,都是你的師哥師姐,這也是不成文的規矩。在同年代,正規場合人們都稱同志,但出門辦事,尋路問道,見面都稱師傅,就象現在稱先生一樣,稱謂也有它的特定歷史階段。

  學徒工的標誌之一,就是學徒的工資,也叫生活費。無論天南地北一律從十八元掙起,有差異的,也是地區不同的補助造成。第二年二十元,第三年二十二或二十三元,這期間還享受國家規定發給的衣服費。學徒的年限是三年,如論如何得干滿三年才算出徒。

  學徒期間,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早於師傅到達職場,打掃乾淨環境衛生,做好工作前的準備,給師傅沏一杯水,買買早點什麼的,這是再正常不過了。碰到技術性強的工種,哪個師傅都想留一手,不是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俗語嗎 心眼兒“活泛”的,師傅偏點心多教教,心眼兒再靈的,只能“偷手藝”,剩下木納的,只能循規蹈矩的學,同一天參加工作,在時間與各自表現中分離,變得參差不齊了。出徒后遇上技術比賽什麼的,那就吃虧大了。

  一般情況下,師徒如父子的多,一生都打下了交往親情的基礎,反目成仇的也有,少。這種師徒的情誼,往往要沿襲很長的時間,有時是一輩子。工作上,生活上,相互關照的事情多不勝數,久而久之,從徒弟里擇婿選媳,師傅變成公婆,岳父母的也是常有的事。

  再後來,這種規矩被打破了,學校分配的學生,部隊複員的退伍兵,與子頂父職的,全都攪在了一起。學徒的制度,內涵,發生了改變,隨着招工制度的變革,進人渠道的多樣化,學徒工制度,漸漸地從人們的視線里消失了。

  不論現在多麼開放,職業選擇多麼自由,但我們隱隱還能看到這種制度的影子。畢竟,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勤學苦練,愛崗敬業是受人尊敬的,而掌握的一門看家本事,是要付出學習代價的,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