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情,電話的快捷,手機短信的鋪天蓋地,讓我們少了寫信的激情,不是沒有時間,不是缺少機會。真摯的感情似乎也不曾減輕幾分。
2001年的冬天,我在病床上收到了老同學的信。追昔訴今,真摯的話整整寫了十幾頁。後來我問他,你怎麼寫出來的,剛走上講台,教材不熟,你哪來的精力,不影響工作嗎?他告訴我,每個凌晨兩點前都忙於備課,哪能不緊張,寫它是因為心裡有哥們兒。
仔細想想,現在少了這樣激情洋溢的信件,我們省下的時間都幹什麼了呢?
過年特別是除夕,從黃昏到半夜,手機就不停。短信鋪天蓋地來了。最開始那一年,我很忙,忙於查看短信的主人、內容,忙於回復簡短的問候。驚喜被揉搓得緊張甚至疲憊不堪。
第二年,我就不再一一簡短回復。準備好一首原創小詩,給所有的同學同事好友發過去。當然收到的也還是千篇一律的祝福。疲憊消失了,驚喜也少了。
這幾年,也沒有什麼創意,還是群發,或者打電話。
平時安安靜靜的手機,只在逢年過節這幾天疲於應付,火熱燙手卻沒覺得有什麼東西值得珍惜。最真摯的祝福,哪怕只是幾句話——只要它是切實的;最感動的問候,哪怕只有幾行——只要它是暖心的。
所以從現在起,我決定,不是原創的短信不看。所有真摯的感情都是細膩的,容不得快餐式的粗糙。否則親切少了,冷漠多了。
一毛錢怎麼花才有人情味?無論多遠的距離,不管多久的疏隔,真誠容不得粗糙,真摯可以快捷,卻絕對不喜歡快餐的味道。生活的快節奏,信息的高速度,絕不是人與人相處中可以應付的借口。
也許發短信的主人並不虛偽,待人也很真誠。只是趕時髦似的人發亦發,貪圖方便。這樣,快餐式的短信就是時代的悲哀,就是文化的遺憾,更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障礙。
快餐不養胃,一頓兩頓還湊合,頓頓如此,就反胃了。寧缺毋濫還是很有意義的。虛偽粗糙是不值得珍惜的,真誠細膩才最打動心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