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麥秸集

麥秸集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散文)

  麥秸集

  李曉波

  麥秸集就是麥草垛,故鄉的人們都這麼叫的。常見的麥秸集是用收過了麥子的麥草集成一個圓圓的垛子,有一間房子高低,上面用泥巴封成一個圓錐形的頂以防颳風下雨。每年麥收之後的麥場上便會堆起幾十個新的麥秸集。金黃色的麥秸集如同一個個金元寶似的向世人宣告着農家的豐收與喜悅。

  三夏之後,村前村后的麥場上一個個嶄新的麥秸集開始伴隨着農人們開始了周而復始的生活。一般人家每天燒火做飯要用麥秸引火,因為麥秸易燃,取一小把用火些點燃放在灶膛,然後引燃其他硬點的木柴或煤炭,便開始燒水做飯或蒸炸煎炒。因而常見村中有老太太或年輕媳婦、姑娘娃娃挎一個小竹籠去麥場上拽麥秸。日子久了,每個麥秸集從腰部便被取出一個凹陷的洞,為了不使麥秸集迅速倒塌,人們從不同的方向取麥秸,一個偌大的麥秸集就這樣逐漸被蠶食了,化作裊裊炊煙漂浮在村莊的上空。

  麥秸又是牛的主要食料,養牛的人家自家的麥秸不夠用,就會把別家用不了的麥秸買來喂牛。所以有時堆在誰家麥場上的麥秸集就不一定是誰的了。也有人因自家麥秸不夠用而偷取別人的,趁主人不備偷偷取上一籠回來燒,村巷中便偶爾會有自家麥秸被人偷了而大聲叫罵的婦人,只是這種叫罵往往只是獨角戲,無人接應,誰都知道,接了這個婦人的茬無疑是承認自己偷了她家的麥秸。這種獨角戲也便只是從麥場上罵到自家門口了事。

  集麥秸集在農村可是個把式活,把經過碾場收過的麥桿用鐵釵集成一個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一般老農常以自己集麥秸、揚場的把式向年輕人炫耀。年輕人因為掌握不了厚度而把麥秸弄得散亂不堪。所以堆集時要請老把式來幫忙。老把式手持一把鐵釵找一塊平整的場面用釵畫一個圓,站在中央讓其他人用釵把麥秸往裡放,他只是用腳不停地踏,時而用釵把麥秸攤開,這樣不停地攤放、踩踏,麥秸在把式的動作下便越堆越高,直到該收頂了,才把剩餘的麥秸堆成圓錐形,然後站在梯子上把和好的泥巴裹住頂部。這樣的麥秸集不怕風吹雨淋,結實耐用。

  麥場因為有了麥秸集而顯得豐富和生動了許多。夏天的夜裡,農民們三三兩兩依坐在麥秸集下納涼、拉家常。孩子們則在麥秸集的掩護下玩捉迷藏,有的鑽在人家掏出的麥秸洞中,靈活的則沿着麥秸集而四周移動,明明是轉到這集後面的,一會兒就跑到另一個集後面了,大點的孩子則爬上稍低矮的麥秸集上面,看着下面的孩子四處找尋。當然也就有了大人們回家后發現不見了孩子而從麥秸集上找回早已玩困而睡過去的孩子的笑料。

  那些年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麥秸集便成了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主要場所。人們當然欣賞當時電影中常見的女青年在樹林里或草地上撒歡慢跑、男青年在後面跳躍追逐的浪漫一幕,但故鄉的村莊四周既又可供人們散步的小樹林,又無可讓人們漫步的綠草地。麥秸集邊便成為青年男女既能談情說愛又可掩人耳目的理想場所,因而也有了誰誰和某某在麥秸集邊摟抱親嘴之類的飯後談資。路遙先生的小說《人生》中男女主人公高加林和劉巧珍二人在麥秸集邊的愛情因被娃娃們發現而鬧得紛紛揚揚家喻戶曉。這正是當時人們愛情生活的一種現實體現。

  麥秸集不怕風雨,但怕火。取出來的麥秸易燃易滅,但在集在一起的麥秸則是易燃不易滅。有時因為小孩玩火或其他原因而把露在外面的麥秸點燃了,裡面的便不斷引燃,既便外面的明火澆滅了,裡面的仍在不斷往外冒煙。倘若村民發現及時便紛紛提筒端盆用水可澆滅,而當麥秸集冒出滾滾黃煙之後火光立刻就衝天了,人們就只能望着煙火而嘆息了,最後唯一的防範措施便是不讓煙火引燃旁邊的其他麥秸集。所以大人們常常教育小娃娃們不要玩火。

  隨着農業耕作機械化的實施,農民們選擇了秸桿還田的耕種方式,麥秸便被還田成為下一季農作物的肥料,沒有了麥秸集的麥場也便失去了它的作用,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如今年輕的農村娃娃們對麥秸集則根本沒有印象。

  麥秸集成了新一代農民漸行漸遠的記憶,新一代的農民依食住行失去了對它的依賴。當電磁灶、煤氣爐等現代生活方式取代風箱、土灶的時候,當青年男女依靠手機、網絡傳遞愛情的時候,麥秸集對於人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利用的價值了。

  在甘肅麥積山旅遊時,面對這個自然界鬼斧神工的傑作,讓我由衷讚歎的不僅僅是這座奇秀山峰,它歷經千年風雨矗立在世人面前莫不是在向世人珍藏着一種逝去的記憶么?

  面對麥積山,我是這麼想的。

  聯繫地址:陝西省潼關縣工商銀行

  郵政編碼:714300

  聯繫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