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夜,是屬於燈光的。每至夜幕垂臨,五彩斑斕的燈光炫然登場。初看覺得洋氣,時間久了,未免嫌它過於熱鬧和喧囂。
於是,常想起鄉村的夜。想起籠在小村子上空,那片寧靜而澄澈的月光。幼年時家住鄉下,家的概念,是兩間土坯做的瓦房。一家五口住着,竟不覺得的擁擠。大約是因為,冬日裡擠擠,更覺溫暖。至夏夜,則可以拿個團蒲,到門口擇塊空地,席地而睡。彼時,天地與我,如此親近。藍汪汪的天空中,調皮的星子們朝我擠眉弄眼。月亮婆婆,十分慈祥地注視着我。水樣的目光,寧靜而柔和,整個村莊,沐浴在一層朦朧的像牛初乳一般的光暈中。夜風吹來,泥土的氣息清晰可聞。不遠處牛們的反芻聲,貓兒狗兒的叫聲,都泡在融融的月光里。雞們鴨們都睡著了,夜漸深,風漸涼,我也在蟲子們的催眠曲中沉沉睡去。
在童年,夏夜能抱着月光數着星星入眠,實是件無比快樂的事。不過在入秋以後,夜晚風涼露重,便不再適合露宿。但晚飯後,可以坐在一起閑談納涼。大人們就着涼風,把家長里短娓娓道來。孩子們玩着遊戲,跑累了,就一頭鑽進爸爸或媽媽的懷裡撒嬌。此時,月光是溫柔的,人坐在溫柔的月光里,亦覺得親近。父親的臉上少了嚴厲,偶爾,竟然會笨拙地給我講一兩個故事。母親的臉上亦多了慈祥,常常親昵地把我摟在懷裡,教我念月亮民謠:"初一初二不見面,初三初四一根線....十五十六月團圓"。我呢,在他們的腿上爬上爬下,小小的心裡啊,盛滿了月光,也盛滿了歡喜。
最難忘要數中秋了。從下午開始,全村的大小孩子,便開始忙碌。小點的孩子,負責四處收集碎瓦片和磚塊,大點的孩子,則負責壘塔。壘塔看似容易,卻是件技術活。想要壘出結實又漂亮的寶塔,必須有十分的耐心和細心。要不然,到時塔還未燒紅,便轟然倒了,既掃興緻,亦不吉利。壘好了塔,已是黃昏。吃過晚飯,孩子們便挨家挨戶討柴火。這是件極有趣的事,一群孩子,每到一戶人家,便大聲齊念討柴的歌謠:“一戶人家湊一把,稻穀一倉裝不下。一戶人家湊一雙,養頭豬來四人扛……”家裡的大人聽了,都會笑呵呵地提了柴火出來,孩子們討到了柴,再到另一戶人家門口去唱。這廂,一群小點的孩子忙着湊柴火。另一廂,大點的孩子們已經開火燒塔了。許多大人收拾了家務,也陸陸續續來了。有的在一邊笑着看熱鬧,有的和孩子們一起燒塔,有的還帶了鞭炮來,丟在火堆里,噼噼啪啪一陣亂響,好不熱鬧!塔越燒越紅,火越燒越旺,衝起來的火光,映紅了村子的一片天空,映紅了人們歡笑的臉,也映紅了整個童年。
如今回想,整個童年的中秋,幾乎都燃燒在那樣一片快樂的火光里。那種快樂,甚至沖淡了我對月餅香味的記憶,沖淡了中天那一輪明月的皎皎光輝。記得有一年,亦是中秋。黃昏時分,我提着一小籃菜,從菜園裡急急往回趕。猛一抬頭,東方一輪圓月,正噴薄而出。我頓時驚呆了,那是一輪怎樣碩大豐滿的月亮啊!跟以往看到的完全不同,月上面籠着一層淡淡的紅暈,像一位害羞的女子,慌慌張張地從山後走出來,卻不小心與趕着回家的我撞了個滿懷,立即羞紅了臉!我獃獃地看着那月,心裡一陣恍惚:是太陽出來了嗎?是時間翻轉了嗎?今夕何夕?我在哪裡?一切像做夢似的,愣了好久才確定,那真的是一枚月亮!
那一枚中秋的月呀,今夜,又該從故鄉的山頭,冉冉升起吧。依稀還是母親,在家門口擺上案幾,把圓圓的月餅,圓圓的花生,圓圓的柚子剝了皮,一一供上。又焚上香燭,在月光下虔誠祈禱……
而此時,我坐在城市的霓虹燈下,抬頭,見一輪皓月,正努力攀上故鄉的山頭,穿過鄉村的田野,越過城市的高樓,來到窗前。今宵月又圓啊,我佇立窗前,翻出千年前的詩句反覆吟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文/清霜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