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趣之中,忽念起風流之士--柳耆卿。追其昔日之才性高妙,心中不安,難以成眠。故提筆亂墨一通:一為安心靜神,二為憶念故人。如此——————
他,其詞成就最高。善於鋪敘,語言通俗。內容反映的是中下層市民生活和都市繁華景象。一生大量創作慢詞,對詞的發展有一定貢獻。然而,他和他的詞都得不到公正的評論。在當時,卻還被以晏殊為首的封建士大夫所鄙視,說他的詞“專屬艷科”,且皆是風花雪月之語,兒女情長之句,俚俗不堪,不如正統。
在這裡,我特別要說的是,世人對他的確有所誤解,只道他吟風弄月,醉卧花叢。但又有幾人能深知了解他?《雨霖鈴》中有一千古佳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離愁別緒,而且寫出了離人漂泊江湖的孤獨,且情絲縷縷,完完全全道盡了“多情自古傷別離”的心碎斷腸。在別人看來,也許是一般的離愁苦恨,可是,有幾人了解此句其實是在寫自己?又有幾人清楚他仕途不平,命運多舛的苦悶???
他,天性風流,博學多才,再加上他看透世事,認為功名富貴,本是過眼煙雲,不必看中。所以,他不屑與貴人王孫相往來,只願寄情風月,視紅塵女子為知音,並為她們打抱不平,說她們賣身青樓,只是生活所迫,其實她們皆是冰雪所刻,性情至深,溫柔和順,靈巧聰慧。
天生伶俐,原是情種,誰又這般風月情濃?
滴盡相思血淚,看遍紅塵青樓,誰又這般逍遙痴狂?
假如說他只會吟風弄月,遊戲紅塵,那古今柳詞為什麼還傳誦甚廣?假如說柳詞不入正統,俚俗不堪,那為什麼還會有“凡有飲井處,皆能歌柳詞。”之說?所以,我只能這麼來說,他寄情風月,只是對孤獨苦悶的一種表現,並非沉醉。或者,是對人生道路不平的一種感嘆!
君不見,那多少次風月之後,卻是辛酸苦痛;那多少次歡聚之後,卻是獨倚高樓;那多少次嬉笑之後,卻是兩行孤淚……
近千年之後,紅塵里還有這麼一個微末之人為他鳴冤申求,但願柳郎泉下有知,能夠欣慰,能夠安息,萬語千言雖有,但卻難以道盡其中辛酸,今有數字淺詩寄予星月,嗚呼!
才氣縱橫世無倫,風流佳事算香塵。富貴名利皆不屑,風月場中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