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簪菊有秋香
——讀女詩人郭敘峰散曲《正宮-塞鴻秋-重陽》
郭有生
閑來無事,隨意翻看着詩友們的傑作,算是和詩友的一次聚會吧。當年,宗炳有“臥遊”之說,在《宋書-宗炳傳》中寫他感嘆“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卧以游之”,於是從此“凡所游履,皆圖之於室”;我呢,把讀詩友的詩,就稱作“卧聚”吧。
今天欣賞了好些詩人的好些詩,最讓我讚歎的還是陝北著名女詩人郭敘峰的散曲《正宮-塞鴻秋-重陽》:
秋風剪柳登高處,菊香點點撩天幕。
凝眸獨釣東籬戶, 一鉤美景一鉤騖。
雁南唱舊歌,葉黃鋪新路,群芳不妒伊人妒。
這首散曲,劈頭一句中的“剪”字,就用的讓人讚歎!這不是“熟詞生用”的藝術現象嗎?說是“熟”,是因為很容易讓我們想到賀知章“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句;說是“生”,是因為賀知章詩中的“剪”,讓我們想象到一個心靈手巧、容秀姿美的少女,用一把神奇的金剪,剪出了一個柳絲婀娜、嫩葉嬌媚的春天;而女詩人詩中的“剪”,卻讓我想象到一個面無表情的婦人,兩眼冷冰冰的目光,拿着一把帶銹的鐵剪,剪去了夏季的綠肥,剪去了滿枝的生機,剪去了滿目的暖意。這個“剪”,寫出了秋風的蕭瑟、凄冷與無情,也寫出了“登高處”的秋天凄清荒蕪的景色。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這個“剪”字的應用是點化。說到點化,我們自然想到神話中,神仙指頭一點一塊石頭,那石頭就變成金子了。“剪”從賀知章以後的類似應用,由於用的多了,就失去了當初的藝術魅力,人們欣賞起來倦了厭了,這自然成了一塊“石頭”了,現在如果你的應用表面看來好似和賀知章相同,實際上又開闢出新的審美意境,那麼這塊石頭就幻化成“金子”了,這就是藝術的“用字點化”。當年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驚人名句,就是從庾信《華林園馬射賦》”落霞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點化而來。看來女詩人深諳其道。
大家看,在這樣的自然背景下,女詩人就讓艷麗的菊花鮮明的凸顯出來了。作者看來對於色彩反襯非常熟悉,康定斯基談到黑色對其它色彩的反襯時說“在這沉寂之上,每個別種顏色響得較強。“比如你看黑漆屏風中,那金銀鑲嵌的亭台樓閣、花鳥蟲魚;你在夜航的飛機上看黑絨般的大地上,那閃爍動人的燈光。”菊香點點撩天幕“,在這荒涼暗淡的秋天,自然反襯出菊花的視覺形象,引人注目。那菊花一點不悲秋,你從一個“撩”字上,可以看出菊花的從容、淡定,看出菊花的漫不經心,看出菊花的大度與情趣。你看,菊花不是還有閒情逸緻撩撥天幕嗎?我們面對人生的惡境時,不是也該像這菊花學習嗎?同時這“撩”的對象既然是“天幕”,也就從側面寫出了這菊花就開在山上,因為在風中搖曳着,於是女詩人有了這樣的超常感知。這“撩”字,內涵何等豐富,情感何等動人!你從菊花在寒秋的行為“撩“,你是否想到了淝水之戰中,謝安指揮着大戰卻還心平氣和的和人對弈,這是一個怎樣富有表現力的時刻!古希臘陶瓶畫《阿喀琉斯與埃阿斯玩骰子》不也是兩位英雄在率領戰船航行時,遇到暴風雨靠岸休息時,還握着長矛在玩擲骰子玩嗎?這都能表現怎樣的氣度與胸襟!”玩“,原來可以表現莊重的內容,女詩人非常明白這一點。
接着,女詩人凝眸端詳着山間的人家,這人家就是“東籬戶”。這是怎樣的人家呢?我們對此首先想到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此這是遠離世俗、喧鬧和名利的人家,是“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的人家,是“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人家。女詩人用一個“釣“字,突出了自己在觀賞中的審美取向——”一鉤美景“,價值取向——”一鉤騖“。當然”騖“字意為”追求“,和”一鉤“搭配,有化虛為實之妙,似乎從抽象轉化為形象之物了。從這一個”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讚賞怎樣的心境,怎樣的意識和怎樣的人生目標。這兒的”釣“與”鉤“是自己生活經驗的審美化,表現了一個新鮮的自我世界,一個獨特的情感思緒,因此,富有藝術魅力。這讓我想到有許多“一字詩”,但沙孟海的《重逢》就是這樣:“一陣敲門一陣風,一聲姓名一舊容。一番遲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瘋。”
“雁南唱舊歌,葉黃鋪新路“。是的,每年秋天,大雁唱着相同的歌飛向南方,飛向了溫暖火熱之地,這是不是有趨炎附勢之嫌呢?作者讚賞的是鋪滿黃葉而伸向遠方的路,是不畏路途的凄涼蕭瑟,敢於踏着衰敗,走向遠方。那麼遠方是什麼呢?”群芳不妒“,因為遠方不是爭奇鬥豔;”伊人妒“也許是因為她們也想成為高山巔上的菊花,把芳香飄在秋天的天幕。女詩人讚賞陶淵明出世的情懷,但更讚賞菊花入世的情調。
這兩句詩如果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熟練的應用了“空筐”藝術技法,既然是“空筐”你可以用來裝花,他可以用來裝果,我可以用來裝菜。詩歌的”空筐“,就是空白,就是語意的多義性,就是給讀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盡情馳騁自己想象力的部分。而詩歌最常見的”空筐“就是富有獨特感受的自然意象,那麼這兒的南雁、黃葉不正是這樣嗎?自然意象意味着我們把要表現的生活或社會形象轉換成自然形象來表達,因此具有暗示、比喻、象徵等等不確定的意味,於是形成了”空筐“。倘若你來自己欣賞,必定又是一番景象,又是一番意味。自己的欣賞,永遠勝於他人的欣賞,”空筐“藝術更是如此。記得有個笑話說,兩個乞丐別人給了他們牛奶,其中一個因為是瞎子,所以問同伴什麼是牛奶,同伴告訴他是一種白色的液體。那麼又什麼是白色呢?同伴說就像天鵝的顏色。天鵝又是什麼呢?同伴說就是一種鳥,同時他還曲腕彎肘來比劃天鵝的脖子,這瞎子一摸,豁然大悟說”我知道什麼是牛奶了“。這就是聽別人欣賞最後的收穫。因此,你不妨,自己來品味品味這首詩!
好詩,總是那樣讓人遐想、咀嚼和反覆回味!我忽然想到宗白華說:“人在世界經歷中認識了世界,也認識了自己,世界與人生趨於最高的和諧:世界給予人生以豐富的內容,人生給予世界以深沉的意義”,這大概是在說詩人吧!
2014.08·04下午寫於陝北榆林
詩意簪菊有秋香(文化散文) 標籤: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