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讀唐詩,讀到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詩句“赤亭多飄風,鼓怒不可當"、"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悲愴優美的詩句,讓我由然地對靜默駐地近旁的赤亭古城心儀起來,索性草草吃過晚飯,驅車趕到十幾公里之外的古城遺址,一覽為快。
迎着夕陽,獨坐古城堡之上,看着北靠黃土沙嶺,面朝綠色田園而建的赤亭城堡,已在千年的風沙磨礪中變得模模糊糊,只留一些斷壁殘垣作為歷史的見證。在我的眼裡,夕陽漫照的赤亭古城堡,就像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想要告訴人們什麼,卻在狂風的肆虐中變得力不從心,只能保持沉默,任憑世人猜測憑想。
史載赤亭古城建於公元680年左右,本屬高昌王國,唐太宗年間,鞠氏高昌併入唐朝版圖,這裡一直是唐朝最重要的軍事要地。赤亭古城在為軍事服務的同時,逐漸發展成集軍事、屯墾、驛站以及商貿同生共享的關隘鎮點,向東南方向一條道路迤邐而去,一頭扎入莫賀延磧,這條道當是傳說中的赤亭古道。
在夕陽的餘暉里循道而望,赤亭古道路途是那樣的遙遠。我想,這條道的那頭,當是瀰漫在瓜州風沙中的小方盤城。風沙漫卷、少綠洲缺水源、旅者尋屍骨而行的莫賀延磧就處在赤亭古城與小方盤城的中間,將相隔千里的兩個軍事重鎮用沙磧連接起來,不僅成為內地通往西域的通道,而且出赤亭古城往西,更是大唐直通龜茲的交通孔道,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西域有過六年的從軍生涯,期間寫下了不少與西域有關的詩篇,廣為流傳。曾多次途徑赤亭古城停留,為世人留下了文章開篇所索引的詩句,也從側面印證了赤亭古城曾有的繁華。而在這位長期奔波軍旅為國效力的一介文吏,青史流芳的偉大詩人,在去世1342年後,他曾經多次駐留並為之吟唱的赤亭古城,卻在歷史的雲煙中一天天地變得孤寂直至沒落,僅作為心儀者的憑弔之所,但卻為商賈顯達之人所不屑,這或許就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傷痛。
下得古城,卻發現城下有一尊黑色墓碑,近旁一看,赫然寫着“戰國時期古墓群”的字樣。
回望赤亭古城,再望赤亭古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難道在那遙遠的周朝後期、群雄逐鹿的戰國年代,這裡就有商旅通行?莫賀延磧里就已駝鈴聲聲?
仰望上天,上天像一個永遠思考的哲人,默默無語;遙看夕陽,夕陽怡然下山,只留餘暉映照西天,蒼茫的大漠里,獨留我與赤亭相伴。
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古迹,謎一樣的過去,洋溢着她無窮的魅力。
(2012年8月6日寫於新疆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