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不知傳了幾千年?
牛郎,披上老牛的皮,載着孩女,追趕織女的離去。原來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作祟。他們嫉妒着牛郎和織女相親相愛,男耕女織,和和睦睦,白頭偕老。如是,他們動用手中的權力,顯示着他們主宰凡間和仙界的武斷,派遣仙兵硬是把可憐的織女捆綁上天庭。
織女奈何不了仙兵們的法力,只得任由捆綁,來不及跟牛郎道別。
牛郎,合老牛剩餘的法力也不甘示弱,拚命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只見織女脈脈含情,凄凄楚楚,委委婉婉,甚是無可奈何,只怪多情應煞人;恨,王母娘娘,鐵石心腸,不生半點憐憫之心;關鍵時刻,拔銀簪向銀河一劃,頓時狂風大浪,波濤洶湧,隔斷牛郎與織女。
牛郎,肩擔孩女,愣在銀河岸邊。凝眸長望泛濫銀河亘古不變的盡頭,願能在波濤洶湧的縫隙里找尋織女的影子。無奈,波濤模糊了牛郎的雙眼,迷失了織女的身影,看不到織女身在何處?
織女,淚滴滴轉,心陳陳碎,奈何不了玉皇大帝聽信王母娘娘的讒言。以那天界的律令,束縛着織女自由,抹煞織女與牛郎偕老。
織女,不威天界律令,依然要與牛郎偕老;不威仙界天條,仍然要與牛郎偕老;不威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及眾姐妹苦苦勸誡,定然要與牛郎偕老。
牛郎,不管風吹雨打,日晒雨淋,仍舊肩擔孩女立在銀河邊。遙望浪海翻天的銀河盡頭,乞求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心生憐憫,把他心愛的女人——織女還給他,成就有情人終成眷屬。
終於,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拗不過這對仙凡結合的有情人,略開一點恩惠,允許他們在七月七日相會。而銀河大浪滔天,此刻的牛郎和織女都無法逾越天塹鴻溝。
一年只有一個七月七日,錯過了又要再等一年。一年又是三百多天,三百多天難熬的日日夜夜。怎奈何?難道就這樣白白的錯過……延誤相會。
有情人終成眷屬,牛郎、織女的愛,感天動地。被善解人意勤快的喜鵲知道了,她們口銜樹枝,飛向銀河。用短短的時間,搭起一座鵲橋。一座天荒地老、海枯石爛、不離不棄、死也不分離、忠堅相愛的愛橋,所於牛浪、織女相會的愛橋。
牛郎、織女如約在鵲橋上相會,互訴衷腸,各道離別之苦。咬耳細語,軟軟情話,如春風沐浴。海誓山盟,今生今世只愛彼此。千古佳話,牛郎只愛織女,織女只愛牛郎。可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只容許短短一年中七月七日這一天,才能相會。而這短短的七月七日的時光太匆匆,轉瞬即逝,黃昏降臨,不得不且走且下鵲橋;揮淚道別,淚眼模糊,甚是奈何?珍惜此刻相會,又盼明年鵲橋相聚。
牛郎、織女的傳說從遠古的隧道里走來,或許從那幽藍神秘的天空隨白雲飄來,亘古不變的流傳。演變成了七夕乞巧——情人節。
翻開遠古的傳承,東晉《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從那時起,就有了七月七日這個古老的七夕乞巧了。
每年的七月七日夜,年輕貌美的姑娘們,穿上漂亮的衣服,擺上七月的瓜果,祭拜夜空;乞求織女能贈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嫻熟,更能乞求自己的婚姻姻緣巧配。
一代一代的傳承,一代一代的演變,將牛郎、織女演變成了神話。披上神話面紗的牛郎織女,使得信男奉女們情竇初開,相約如七夕。
七夕節已到,今天不再是七夕乞巧,更多的是相愛的男男女女相約前來;今天,社會的圖騰,已不用少女們去當織女了,自然就不用七夕乞巧靈巧的雙手;只要忠堅的愛情,如子之手,與子偕老。
七夕節到了,願天下有情人,在凡間的鵲橋上相會、相愛,終成眷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