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散文網: )
圖片
圖片
初次接觸這首詩是在初中,課文後面要求背誦。很多記憶已經模糊不清,只記得初次接觸,對“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喜愛有加,常常一個人捧着書在林蔭下誦讀,對其中的意境、思想全然不知,只是單純的喜歡。後來,多次與它不期而遇,漸漸明白原來這是名句,想當初我能對其一見傾心,我知道是一種緣分。
這首詩寫於王維晚年時期,此時王維官場沉浮多年,過着隱居生活。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原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父輩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的詩明凈清新,精美雅緻,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維摩詰居士,心向佛門,號稱詩佛。雖為朝廷命官,卻常隱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居士生活。王維又是傑出的畫家,通曉音樂,善以樂理、畫理、禪理融入詩歌創作之中。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代表。”
短短的一段,輕描淡寫,這就是王維的一生,只是恐怕很多人傾盡一生,也不能解讀王維。王維號稱“詩佛”,是最貼切的描述。他的詩中總有深遠的禪意,官場上又能做到急流而退,這樣一個人,註定能夠有一個妥善的後半生。
後來經歷太多,我總是在平靜時刻懷想這位古人,與他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產生共鳴,這樣一位拿得起放得下之人,與他多年來歲月里經歷息息相關。若不是經歷太多,他又如何看淡人世繁華,恩怨是非?
王維的詩,“詩如畫卷,美不勝收”。從“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無不體現這一點。這如一幅畫,老人順着溪水而上,到了溪水源頭,靜坐下來看天上雲捲雲舒,生活如此,又有何求?放下,一切的執念,只是單純的與山水為伴,不參與紅塵紛擾,明心凈性。
王維的詩,“情景交融,渾然天成”。“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把情與景融合在一起,不摻雜矯揉造作,景隨身旁而取,情從心裡流出。這樣一個直率之人,總能結交到真誠的朋友,在離別時,又能直視緣聚緣散緣如水,珍惜而不傷感。
王維的詩,“詩滲禪意,流動空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恰如其分的將禪滲入詩中,讀完之後彷彿一下子明白很多,看淡很多,萬念俱空。很多心結,傾刻之間打開。
我讀王維詩,最喜他詩中的禪意,於喧囂中靜心養性,人生中不如意的,糾葛不清的,總能放下。閑靜時,喜歡提筆寫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人生中,愛恨也好,恩怨也罷,到頭來盡散落時光中,於是乎,看淡了,也就懂得了與自然同樂。
此刻依稀記得,若曦在等待四爺時,提筆寫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若曦是明智的,她選擇了自由,一直很渴望離開皇宮。從愛的韶華,到怨的暮年,她真正懂得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的詩總是在別人失落時雪中送炭,無論貧賤富貴,少年老者,只要你用心,就能得到,在唐時,這一陣風吹向後人,讓迷離的人清醒。這盞唐時的燈,一直照亮你迷惘的前途。
王維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他有追求自己理想,為政治抱負奮鬥過,他輝煌過。在政局混亂中又能做到退而守安,暮年退居田園,執筆寫下自己的心事,隨意卻禪意深遠。
王維他也是能收放自如的智者,能寫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不是朝夕間能修鍊到如此心境,他也曾激流勇進,到了山窮水盡,他不在渴望柳暗花明,真正選擇了安之若素。
這是一個讓人感慨,傾慕之人,感慨的是自己的愚,傾慕的是他的智。是的,這是他的人生,輝煌的一生,讓人感嘆自己的卑微,卻讓人記掛了他一生,解讀了一生。
願,你在水窮處,我在雲起時,相約一起去見證他完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