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名人名言>申論寫作名言警句

申論寫作名言警句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申論寫作名言警句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健全社會穩定預警機制,預防群體性事件。

  3、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

  4、康有為:“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5、以制度公正促社會和諧。

  6、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包拯

  7、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宣永光

  8、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張居正

  9、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科學發展。

  10、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明·王夫之

  11、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解決弱勢群體問題。

  12、《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13、管理就是服務。

  14、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1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6、君依於國,國依於民。——李世民

  17、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尚書》

  18、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清·陳天華

  19、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的轉變。

  20、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問題。

  21、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劉安

  22、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23、為政之道,莫若至公。——司馬光

  24、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文化建設步伐。

  25、民生問題無小事,處處留心皆民生。

  26、利在一己勿謀,利在天下則謀;利在一時勿謀,利在萬世則謀。

  27、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

  28、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白居易

  29、“雙百”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0、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

  31、共建共享和諧社會。

  32、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33、世路無如貪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朱熹

  34、全民節約,共同行動。

  35、“二為”方向: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36、上屆的政績,下屆的包袱。

  37、《周禮》:“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38、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於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39、洪秀全:“務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40、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

  42、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43、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44、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

  45、執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傑弗遜

  46、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47、深懷愛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格守為民之責。

  48、穩定群眾的情緒,聽取群眾的訴求。

  49、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孟子》

  50、民生為本、民生為重、民生為先。

  51、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52、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大力倡導科技創新。

  5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54、官氣正則民風清。

  5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孔子

  56、格守為民之責,常懷愛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

  57、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

  58、既要溫飽,也要環保。

  59、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60、大力節能、節水、節材,減少資源消耗。

  61、循環經濟能實現經濟與環境共贏。

  62、把積極預防和化解矛盾擺在首要位呈。

  63、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64、污染減排指標考驗政府責任。

  65、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66、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6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

  68、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69、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70、實現社會和諧需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

  71、有治法而後有治人。——黃宗羲(明末思想家)

  72、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

  73、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74、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

  75、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三國演義》

  7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77、拓寬民意表達的果道,集中民智、反映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