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名言警句
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
2、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李白)
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
4、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三國志·魏書·袁渙傳》
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
6、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7、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0、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12、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3、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蘇軾《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不允詔》
1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1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16、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17、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18、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19、構大廈者先擇匠而後簡材,治國家者先擇佐而後定民。——《意林》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21、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
22、天下猶人之體,腹心充實,四支雖病,終無大患。——《三國志·魏書·杜畿傳》
2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24、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25、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
26、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27、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遊病起書懷)
28、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29、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3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1、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
32、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33、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管子·正世》
34、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唐賈島劍客)
3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37、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唐僧雲覽)
38、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3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40、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41、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4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43、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45、居之以強力,發之以果敢,而成之以無私。——蘇轍《新論中》
4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47、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48、治身莫先於孝,治國莫先於公。——蘇軾《司馬溫公行狀》
49、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宋王安石)
50、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淮南子·泛論訓》
51、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52、可懷以德,難屈以力。——《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5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54、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西晉陳壽三國志)
55、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56、政貴有恆。——《尚書·畢命》
57、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老子》
58、採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59、莫三人而迷。——《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6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
61、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宋蘇軾冬景)
62、千夫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蘇軾《講田友直字序》
63、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64、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唐李商隱)
6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6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6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6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69、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文子·下德》
7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
71、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黃宗羲《原君》
72、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李賀南國)
73、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7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7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6、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7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78、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79、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80、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王符《潛夫論·務本》
81、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82、政綱雖舉,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澤雖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極傳》
8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8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85、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歐陽修《偃虹堤記》
8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8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88、正其本者萬事理,勞於永者逸於使。——張九齡《對嗣魯王道堅所舉道侔伊呂科·第一道》
89、上安下順,弊絕風清。——周敦頤《拙賦》
90、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王維《贈房盧氏g》
91、召遠在修近,閉禍在除怨。——《管子·版法》
9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9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9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宋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9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
96、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南朝蕭鐸)
9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王充《論衡·書解篇》
98、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元行沖傳)
99、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100、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
101、沉舟側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
10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0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10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105、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於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10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10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10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雜詩)
109、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
11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111、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1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