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讀記習慣:堅持每天讀課外讀物二十分鐘,每天放學前誦記一條名言警句或一首詩歌。每天進行一小時的讀記,自擬每天的背記計劃,強化記憶學習內容。
9、聽課、作業習慣:按時完成作業,學會整理錯題集。提前預習功課,掌握基礎知識,提出不懂問題;坐姿端正,精力集中,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作好筆記。
10、記日記的習慣: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強文化環境建設,構建和諧校園。
抓好校園凈化、綠化和美化,建造花壇景點,種植花草樹木,建設運動場地,配齊功能室,精心布置教室、辦公室;建立和諧、健康的校園人際關係,師生員工之間要經常溝通、交流、互諒互讓,互愛互幫,共同進步;弘揚校園文化傳統,培育校園文化內涵,開展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鑄造具有時代感和學校個性特點的校園精神,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目標及特色,確立校訓、校標、校歌,創立校刊或校報,建立校史陳列室,開闢校園文化長廊,提升學校文化品位。
(二)提高教職工品德修養,發揮示範作用。
提高教職工的思想覺悟,教育教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勤奮工作,樂於助人,講公德,守法紀;提高教職工的禮儀修養,做到語言文明、服飾得體、舉止大方、禮貌待人、和藹謙遜;培養教職工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習慣,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教職工要從自己做起,積极參与到學生的吃、住、行和勞動、學習、健身等各方面的活動中去,時時、處處、事事為人師表,率先垂範。
(三)創建主題教育活動,凸現載體育人功能。
經常開展人文性、開放性、時代性較強的主題教育活動,用特色活動育人,用精品內容育人。各部每學期召開一次養成教育現場會,開展一次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的評選活動,組織一次體操比賽、球類比賽、演講比賽、洗衣比賽,每年組織春、秋兩季一日游,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生活。
(五)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家校聯繫卡、學校開放日、家訪等形式同學生家長建立經常性聯繫,實現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和協調,讓學生把學校訓練和培養的好習慣帶回家,使之能夠得到督促與強化。
(六)健全管理機制,確保養成教育取得實效。
健全和完善學校各種規章制度,實事求是地填寫《校務日誌》、《學生操行情況記載》、《學生作業情況記載》《教師學生出勤登記表》等各種表冊,採取學校行政值日檢查、教師值日檢查、學生幹部值日檢查、學生互查、家長監督等辦法,全面、細緻、及時地了解師生的表現,並針對師生的不良習慣予以教育和引導;建立激勵、表彰機制,通過日評比、月評比、學期評比、年度評比,樹立榜樣,帶動全體教職工加強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
七、各類標兵評比方案
共評學習標兵、守紀標兵、禮儀標兵、衛生標兵、生活標兵五大類。
1、每周各班按各類目標,公開評出各類標兵並公示、獎勵。
2、每月各班評出月標兵,配典型事迹材料上報團總支。
3、每半期評出校級標兵,每班上報一人。
養成教育實施方案(二)
一、目的和意義
臨武汾市中學雖然經過一年多來的努力,各塊工作有明顯好轉,但相對還是有一定差距。學校一年來堅持“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牢記:“實事求是”。努力培養學生的習慣養成,把其做為學校特色來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學校要繼續可持續性快速發展,必須結合學校實際和周邊現狀。一如既往的堅持培養學生的習慣養成。通過後備幹部的建設,實現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互幫互助,協調發展。以其促進辦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年10月中國共產黨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我國新時期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為落實以德治國方略奠定了基礎。青少年是整個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未來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道德素質狀況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新一代國民的道德水平。這也必然要求我們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教育。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的“三個面向”,江澤民“三個代表”和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及《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為依據,遵循青少年兒童發展的身心特點,堅持德育工作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點,通過科學的方法和途徑,促進青少年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展,努力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校素質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三、目標和任務
1、目標: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發展。
——研究制訂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案和不良習慣的矯正方案。做到良好習慣的培養和不良習慣的矯正相結合,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他們智力發展,使廣大小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形成克服各種困難的堅強意志。
2、任務:
小學階段是人的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而人的行為習慣是通過訓練、強化形成的。要通過示範法、實踐法、榜樣法對學生進行培養訓練,做到“知、情、行”相統一。
(1)遵規守紀教育:要重點抓好校規、校紀和基本社會法規兩方面的教育。
(2)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與學習態度相關的習慣,與學習過程相關的習慣,與能力相關的習慣,以及與生理相關的習慣等內容。
(3)禮儀教育:要提出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着裝禮儀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4)勞動教育:學校要研究制定學生自我服務、家務勞動以及公益勞動等方面的實踐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護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動安全、用電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護方面的養成要點。
(6)衛生和生活習慣:要重點培養與學生生理相關的衛生習慣和與心理相關的衛生習慣。
四、養成教育的內容
1、養成教育內容要規範化:以新頒布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禮儀常規》、《小學生一日常規》為主要內容,建立健全學生學習、生活的規範體系,使養成教育規範化、科學化。
2、養成教育內容要細目化:本着“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的原則,各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養成教育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把概括的內容分解成細目,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明確具體,易於理解掌握和執行。
3、教育內容要序列化:要遵循青少年的發育規律和認知、心理特點,各校要研究制定出每個學齡期學生的行為規範和要求,包括培養什麼習慣,培養到什麼程度。在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體現層次性和教育的連續性,要有梯度,不能簡單重複,做到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
五、養成教育的實施途徑:
1、強化學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視班主任工作,進一步加強對班主任的培養和培訓,發揮他們在養成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
(2)團隊活動:圍繞養成教育,各級各類團隊組織要積極開展主題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動,促進師生文明行為的養成。
(3)思品課教學:在堅持對學生灌輸正確思想、觀點的同時,還要強化社會實踐這一環節,做到知行統一。
(4)主渠道滲透:要緊跟新課程實驗改革的步伐,加強教學研究,實現德育目標和知識目標相統一,能力培養與習慣養成相併重。
(5)校園文化:注重發揮隱性教育因素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真正讓每一面牆壁說話,讓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學校管理:學校要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別是要重視教師師德建設,讓教師成為學生文明行為養成的楷模。
2、協調家庭教育
定期召開家長會,完善教師家訪制度,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聯繫,讓他們認識到學校開展學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每一階段的工作重點,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與配合。
3、依賴社會教育
加強與校外教育機構的聯繫,拓寬教育的途徑,主動爭取村委會組織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調動一切有利於學校的積極因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六、實施的步驟:
1、調查摸底階段:(20**年9月)
從現在起,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各班要認真搞好學生思想、行為、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調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當前學校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廣泛宣傳動員,為全面推進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2、確定目標階段:(20**年12月)
各班在廣泛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要研究制定學校養成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案。方案要有針對性,有明確的階段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同時要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易操作,力戒形式主義、花架子、真正有利於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3、全面實施階段:(2013年9月)
從2013年新學期開始,進入全面推進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施階段。小學按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分類推進,每兩年為一個周期;使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現半年有起色,一年有效果,兩年大變化。
七、推進的策略及措施:
1、加強領導,科學規劃,有序地推進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學校成立小學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領導小組。
組長:李新利
副組長:趙志安郭立恆
成員:鄭圈妮宋玉秀程衛林各班班主任
各班要充分利用“小隊化”管理為契機,從有利於學生成人、成才,有利於學校發展,有利於家庭和社會穩定的高度出發,認識搞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長期性和重要性,認識搞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複雜性和艱巨性,科學規劃,真正把對學生養成教育的每一項要求落到實處。
2、暢通反饋渠道,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領導小組要加強與班主任的聯繫,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繫,通過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調查問卷、行為習慣養成測試等途徑,及時發現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糾正工作偏差,使養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3、確立“小隊之星”和“示範班”,以點帶面。
由於各班發展的基礎不同以及學生差異,德育工作的水平也會出現參差不齊,因此要在全面推進工作的基礎上,通過樹立典型,總結先進經驗,以點帶面來推動這一工作的深入開展。
4、做好班主任、科任教師的方法指導和培訓工作。
要發揮示範班作用,搞好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培訓工作。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學習省內外優秀班主任的先進管理經驗,還要注意總結我們身邊優秀教師的育人成果,編印校本教材,為廣大教師全面育人提供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指導。
5、注重階段總結。
為有效地推動這一工作的深入開展,今後一段時期,每學年要對學校的養成教育進行一次檢測評估,並將結果作為學校工作,特別是德育工作考核的依據。同時學校也要搞好工作的階段總結,堅持定期檢查、定期考核、定期評比,形成制度。
養成教育實施方案(三)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的人格、深厚的文化底蘊,根據教育部修訂頒發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結合我縣中小學教育的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
養成教育是影響學生一生的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全面發展、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工程。《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重視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有利於學生成才、成人,有利於家庭幸福和社會進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使學生修養更高,行為更規範,文化底蘊更深厚,從而成為一個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
二、養成教育的主要指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我國現階段教育方針也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應該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展,並在思想道德、能力、身體、心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優良品質。基於此,中小學生養成教育的主要目標集中體現在三個大的方面,即: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
三、養成教育的途徑、方法
實施養成教育,必須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新體系,並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積極探索新時期養成教育的新內容、新途徑、新方法。
(一)學校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二)家庭要發揮監督和促進作用。
(三)社會要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建立養成教育的有效評價機制
評價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實施養成教育,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評價。必須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把養成教育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
(二)把養成教育作為評價教師教育能力的重要內容。
(三)把養成教育作為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