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糧食生產,努力提高綜合生產能力,根據省委、省政府浙委〔2007〕1號文件、省政府浙政發〔2007〕8號文件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就2007年全省糧食生產提出如下意見。
一、正確認識當前糧食生產形勢
去年以來,我省各地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扶持發展糧食生產,努力提高種糧水平,2004年糧食生產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局面,出現了重要轉機,全省糧食播種面積2181.8萬畝,總產量834.9萬噸,分別比上年增加40.14萬畝和41.51萬噸,總產增5.2%,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去年我省糧食增加絕對量有限,而且是在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市場旺的共同作用下取得的。從總體上看,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科學種田水平依然較低;全國糧食總量仍產不足需,產需矛盾並沒有根本解決。2007年糧食生產面臨著氣候條件不確定,農資價格居高不下,糧食比較效益依然偏低等問題。我省人多地少,糧食自給率低、供求市場依存度高,抓好2007年的糧食生產,對於鞏固宏觀調控成果,推進“平安浙江”建設,構築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
二、明確2007年糧食生產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2007年我省糧食生產的指導思想是:正確處理好調整農業結構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關係,堅持以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為基礎,以制止耕地拋荒、依靠科技主攻單產為重點,穩定糧食麵積,增加糧食產量。大力發展優質品種,改善糧食品質。穩定完善糧食扶持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積極推進糧田適度規模經營,努力提高種糧綜合效益。糧食生產的目標是:確保糧食播種面積2150萬畝、總產量800萬噸以上(見附表)。各市要按照糧食安全分級負責制的要求,將指導性計劃目標分解下達到各縣(市、區),認真抓好計劃落實的督促檢查,確保生產計劃順利完成。
三、抓好糧食生產扶持政策落實,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今年省政府在去年扶持糧食生產政策措施基礎上予以繼續穩定完善,出台了全面免征農業稅、對種糧大戶進行直接補貼、實行早晚稻穀最低收購價和價外補貼、大中型農機具購置補貼、種糧大戶良種補貼等政策,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創造了良好條件。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採用多種形式,擴大政策宣傳,讓基層和農民及時了解政策,做到家喻戶曉。要認真總結去年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的成功經驗,儘早研究制訂落實政策的工作措施和計劃,建立責任制,做到方案具體化、措施規範化、落實責任化,確保補貼資金及時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杜絕弄虛作假。要積極建議當地政府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健全和完善扶持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增加對糧食生產的投入,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堅決制止耕地拋荒,千方百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
要高度重視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同時正確處理好結構調整和發展糧食生產的關係,充分尊重農民種植自主權,把發展糧食生產的重點放在制止全年性耕地拋荒、減少季節性耕地拋荒上,努力多種,提高土地利用率。要以春冬兩季為重點,積極擴大冬季春花作物、綠肥,大力提倡綠色過冬,努力減少冬季拋荒。積極引導支持農民多種早稻,努力減少春季拋荒。認真總結完善去年開展耕地拋荒檢查復耕的做法,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採取法律、經濟、行政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拋荒,引導農民群眾發展糧食生產。省里將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耕地拋荒檢查活動,並建立舉報和公開曝光制度,組織明查暗訪,依法查處案件,對特別嚴重的予以公開曝光。
五、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效益
(一)繼續組織實施糧食作物種子工程,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品種。認真抓好“0406”計劃的良種推廣工作,全省推廣優良水稻品種600萬畝。早稻以推廣圓粒形高產優質品種為主,重點推廣金早47、杭959、中早22、甬秈157等品種;晚稻以推廣優質高產品種為主,努力改善我省食用稻米的品質。杭嘉湖、寧紹等粳稻主栽區重點推廣秀水110、嘉花1號、秀水09、嘉991、浙粳20以及雜交粳稻甬優3號、晚粳糯稻紹糯9714、春江糯2號、浙糯5號等品種(組合);金衢麗、溫台等秈型雜交稻主栽區單季晚稻重點推廣兩優培九、協優9308、粵優938、中浙優1號、Ⅱ優7954、甬優6號,連作晚稻重點推廣協優914、Ⅱ優8220、協優46等雜交稻組合。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科學合理確定適合當地種植的主推品種,建立新品種展示示範區,加大優質高產新品種的試種、示範力度,引導農民積極應用優質高產品種。
(二)大力推廣糧食作物節本增產增收技術。擴大水稻拋秧、直播、旱育秧等省工節本增產技術的應用,全省推廣水稻免耕直播技術100萬畝、稻鴨共育技術50萬畝。要抓好超級稻示範推廣項目,積極示範推廣水稻強化栽培、富硒稻米技術和馬鈴薯稻田免耕稻草覆蓋栽培技術等。大力推廣單季晚稻“五改”技術,全省實施單季晚稻“雙百工程”700萬畝,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使全省單季晚稻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推廣保護性耕作、經濟綠肥、平衡施肥等技術,科學合理指導施肥用藥,控制和緩解土壤障礙因子,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培肥地力。加快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提高對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預警控制能力,開展水稻縱卷葉螟、螟蟲等重大病蟲害的區域性治理,推廣水稻病蟲綜合防治技術1000萬畝,重點推廣十大實用病蟲草害防治技術。要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強化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深入組織開展農業科技人員聯大戶、聯基地、入村入戶活動,提高技術到位率和入戶率。
(三)廣泛開展水稻優質高產示範競賽活動。要把水稻優質高產示範競賽活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由主要領導親自抓。要組織動員栽培、種子、植保、土肥等單位,發揮各自優勢,確定示範內容,制定實施規劃和技術操作規程,選擇示範地點,落實各項技術措施,齊心協力,切實做好示範項目實施工作。要求村村有示範田,鎮(鄉)鎮(鄉)有示範方,其中縣級百畝示範方不少於5個。廣泛發動群眾積极參与優質高產示範競賽活動。結合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萬名農技人員聯基地聯大戶活動,縣(市、區)級中心示範方要選派技術骨幹蹲點指導,在示範基地組織開展高產高效攻關試驗、新品種新技術的小區試驗,做好示範方和試驗田的苗情觀察和田間管理檔案記錄。早晚稻生產期間,各地要做好檢查督促和現場交流工作,通過舉辦培訓班、廣播電視講座、印發技術資料等各種途徑提高技術到位率。在早晚稻成熟收穫時,要組織力量對高產田和方進行產量驗收,對表現突出的進行表彰獎勵。
(四)切實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積極引導和鼓勵種糧大戶和服務組織購置大中型農業機械,實現糧食生產耕作、收穫等主要作業環節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解決季節性勞動力緊缺矛盾,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鼓勵發展以機耕、機播、機收、秸稈還田、烘乾等機械化作業為主的農機大戶和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加快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的開發研製、組裝、配套、集成和示範,推廣機械化耕作、播種、收穫、烘乾等節本增效技術和秸稈機械化還田、化肥深施等增強土壤肥力技術,促進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
六、推進糧田適度規模經營,努力提高經營水平
在工業化、城鎮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在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使糧田向種糧能手集中,發展規模種糧,這是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種糧效益的重要保證。鼓勵種糧大戶拓寬經營範圍,向周邊農戶有償提供代育、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服務;鼓勵種糧大戶創建品牌,開展糧食產後加工、銷售,延長產業鏈,提高經營水平。支持和鼓勵各類糧食加工、經營企業和產銷服務組織與種糧大戶建立穩固的糧食產銷關係,發展訂單生產,擴大訂單數量。積極組建種糧大戶協會和種糧專業合作社,加強與種糧大戶的溝通,提高服務水平。
七、加強耕地保護和農田基礎建設,切實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切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加強對基本農田的監管。禁止在基本農田內挖塘養魚、種樹造林和從事非農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快標準農田建設,2007年全省計劃新建1 0 0萬畝標準農田的建設任務,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极參与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從2 0 0 5年起,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標準農田地力培育進行補助。重點是開展標準農田地力綜合培肥改良示範區建設和農田質量檢測與監測體系建設,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和地力。各地要積極探索建立標準農田地力與質量檢測和評價制度,加強對不同區域種植結構、不同地貌類型耕地質量的動態管理,開展對標準農田特別是新建標準農田的培肥改良。全省突出糧食生產和地力培肥重點區域,在17個試點縣基礎上,實施30個縣的標準農田地力調查與分等定級,建設培肥改良示範基地。通過鼓勵擴種綠肥、秸稈還田等,實行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相結合,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增加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面積。
二○○五年三月十四日
關於2007年糧食生產的意見來自-,僅供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於2007年糧食生產的意見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