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小蝸牛(作文原稿)
今天一隻小蝸牛爬到廚房窗檯的白色調色盤裡,我想它是要在這裡做窩嗎?
我小心翼翼地把調色盤拿到房間,放在桌子上。它靜靜地趴在盤子中間,乍一望去,不由得令我想到劉禹錫的一句詩:白銀盤裡一青螺。
蝸牛每天背着它的小房子慢吞吞地爬來爬去。它的螺旋形的小房子像棕色的棒棒糖,又像棕色的毛線團。摸一摸它的小房子,硬硬的,糙糙的,像一枚圓形的小石子。
蝸牛渾身上下濕濕的,涼涼的,軟軟的,粘粘的。它的眼睛有點與眾不同,是長在觸角上的,像蝴蝶的觸角,又像伸長的手臂。爬行的時候,它的眼睛不停地揮舞着,好像兩盞探照燈。蝸牛的脖子伸得很長,尾巴也拖得尖尖長長的。爬過的地方都留下濕濕的、粘粘的液體,很像是它的小便。背上的房子隨着身體搖搖擺擺,彷彿毛線團在滾動。
當我用手輕輕碰它的眼睛時,它會把眼睛慢慢地縮進觸角,再把觸角縮進腦袋裡,一會兒發現沒有危險,就又伸展開了。要是拿着小房子把它拎起來,它會把整個身體都縮到房子里。不過這隻小蝸牛好像勇敢又好奇,很快又伸展出來探頭探腦的繼續爬。如果把它的殼翻過來,它就使勁掙扎,努力翻身繼續爬。
它這樣不停地爬呀爬,好像急着去辦事。是不是急着去上學?它沿着調色盤一格一格地爬,好像迷路了。哦,孤單的小蝸牛,讓我把你送回家吧!
我把它帶到公園潮濕的草叢裡,希望它以後不再迷路,而且有更多夥伴,生活更快樂!
輔導過程,媽媽輔導用括號
迷路的小蝸牛
(題目也是費了點心思的,原本是“一隻小蝸牛”後來寫到它不停地爬,是不是迷路了,就想着改成“一隻小蝸牛迷路了”,最後又確定了“迷路的小蝸牛”)
今天一隻小蝸牛爬到廚房窗檯的白色調色盤裡,我想它是要在這裡做窩嗎?(開門見山,是她熟悉的結構模式了,我只是問怎樣開門見山啊,她便有了這句,我引導她還可怎樣開頭,她執意喜歡這句。罷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調色盤拿到房間,放在桌子上。它靜靜地趴在盤子中間,乍一望去,不由得令我想到劉禹錫的一句詩:白銀盤裡一青螺。
(這裡的後面一句是第二遍修改時加上去的,通篇完成了,我問她,你看這情景想到什麼詩句沒?因為是前不久讀過的詩,她馬上想到了,可是忘了詩人是誰,還特意去書上查了一下,呵呵!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蝸牛每天背着它的小房子慢吞吞地爬來爬去。它的螺旋形的小房子像棕色的棒棒糖,又像棕色的毛線團。摸一摸它的小房子,硬硬的,糙糙的,像一枚圓形的小石子。
(房子是我引導的前提下想到的,她本用走來走去,我建議改成了爬來爬去。螺旋形也是二稿補上去的,殼像什麼,費了許多勁湊了出來,啟發了好久呵呵。)
蝸牛渾身上下濕濕的,涼涼的,軟軟的,粘粘的。它的眼睛有點與眾不同,是長在觸角上的,像蝴蝶的觸角,又像伸長的手臂。爬行的時候,它的眼睛不停地揮舞着,好像兩盞探照燈。蝸牛的脖子伸得很長,尾巴也拖得尖尖長長的。爬過的地方都留下濕濕的、粘粘的液體,很像是它的小便。背上的房子隨着身體搖搖擺擺,彷彿毛線團在滾動。
(這段寫得相對順利許多,可能漸入佳境了吧,身體的對稱詞用得很好,她說眼睛是長在觸角上的,我恍然大悟,不知她從何而知?意法的運用,她說像蟲子的觸角,我建議用蝴蝶的觸角。最後一句,房子的動聯繫到前面毛線團,我覺得極好。當然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當我用手輕輕碰它的眼睛時,它會把眼睛慢慢地縮進觸角,再把觸角縮進腦袋裡,一會兒發現沒有危險,就又伸展開了。要是拿着小房子把它拎起來,它會把整個身體都縮到房子里。不過這隻小蝸牛好像勇敢又好奇,很快又伸展出來探頭探腦的繼續爬。如果把它的殼翻過來,它就使勁掙扎,努力翻身繼續爬。
(我們是一邊觀察一邊說我一邊記錄的,記好了讀一讀,潤色一下,修改一下。小蝸牛也實在給面子,很配合,就那樣不停爬,孩子的靈光就這樣一閃再閃,時而有想得不到位的不恰當的,我就鼓勵她,還可以怎麼說呢,你覺得哪種說法更好呢?最後蝸牛乏了,我們也寫得差不多了,它貼在調色盤裡休憩的時候,恰巧劉禹錫的詩句就被孩子逮着了。)
它這樣不停地爬呀爬,好像急着去辦事。是不是急着去上學?它沿着調色盤一格一格地爬,好像迷路了。哦,孤單的小蝸牛,讓我把你送回家吧!
(因為它一直爬,孩子說它是不是急着去上學,後來又提到了找不到家—迷路了。於是孩子的愛心來了,想送它回去了。我問蝸牛迷路了你感覺怎樣呢,她說傷心,擔心,心疼。然後用孤單的蝸牛---我本來以為可憐的蝸牛,不過尊重了孩子的想法。)
我把它帶到公園潮濕的草叢裡,希望它以後不再迷路,而且有更多夥伴,生活更快樂!
(最後的祝福是少不了的啊,腳完全是她自己想的,我就是負責不斷擠牙膏,再讓她把語言組織好,捋順了,就成了。)
上海靜安區萬航渡路小學一年級:暴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