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變化
群英小學五(三)班許佳諾
我的老家在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人稱魚米之鄉的湖北監利。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幾年,每年我都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過春節,感受最深的是家鄉的路一年一個大變樣。
聽爸爸講,家鄉過去的路,都是土路,彎彎曲曲,坑坑窪窪,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記得那時我還在上幼兒園,也比較淘氣,每次回老家過年,媽媽總要給我帶很多換洗的衣服,還要特地從城裡買一雙深筒雨靴,防備路上的泥土弄髒衣服,即使這樣一回到家,我不是變成“灰姑娘”,就是變成“小泥人”。那時,從城裡到鄉下十幾公里的路要走好幾個小時,爸爸在城裡買的年貨,只能讓伯伯用肩挑,看到伯伯累得滿頭大汗,我就想,要是像北京那樣,車子能開到家門口就好了。
說來變化也真大,去年我回家,水泥馬路就修到了村子里,路旁還栽上了一排排的樹,小轎車一直可以開到家門口,鎮上的路更是又寬又平,還畫了一條條的交通標誌線,裝上了紅綠燈,還有過街天橋、變向大轉盤,路上人來車往,非常熱鬧,正在建設的隨岳高速公路也從我們老家經過,我三伯還在沿河公路邊建了一幢兩層的小洋樓,河上修砌了石拱橋,不管天晴下雨,我都能穿着皮鞋玩耍了。有一次,三伯笑着對我說:“佳諾,現在路修好了,伯伯這裡和城裡差不多了,我這棟樓房就花了20多萬,農村裡空氣好,水也好,天天吃雞蛋,吃鮮魚,吃不污染的蔬菜,保你這北京小妞兒越長越漂亮,來了還想來。”
人們常說通訊是情感的紐帶,我覺得路也是情感的紐帶,家鄉的路猶如一條長長的飄帶聯結了城鎮和鄉村,聯結了和諧和富強,聯結了夢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