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的曾氏大宗祠位於寶安區沙井街道新橋社區大宗祠路。大宗祠佔地面積1050平方米,面闊五間21米,三進院深49米。 來到大宗祠門口,大門兩側有着一副剛勁有力的對聯:天下斯文宗一貫,古今喬木第三家。儘管我對這幅對聯了解很膚淺,不深刻,但自己發自內心地叫好,真是絕聯。大門上畫著兩個身披鎧甲、手擎武器、神態自若的人。左邊畫的人栩栩如生,我猜應該智勇雙全的唐朝兵馬大元帥秦叔寶吧!呵,他持着鋼鞭,面目神崆峻,還真像在統率三軍所向披靡;右邊畫的人惟肖惟妙,應該是視死如歸的唐朝大將尉遲公,瞧!他手擎打王鞭,疾敵如仇,宛如單槍匹馬在浴血奮戰了!我觀賞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感嘆道:“真不愧是大宗祠的守護神!” 走進大門,一眼就看到祠內石砌牌樓橫額上刻着“大學家風”這雄厚有力的四個字,真有入木三分的熟練。左右檐分別刻着“體忠”、“行恕”。我想曾氏族人可能是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子的後代,講究要有學識,所以是要大學家風,而且要忠心不二,對別人的小小錯誤要寬怒,不能耿耿於懷,要心中能“撐船”,才可、刻出“體忠”、 “行恕”來教誨後人吧!我又向四周隨便逛逛,發現有吸血色彩豐富的壁畫,畫著一位老人休息於竹影中,對面吹來的大風把竹林吹得呼呼作響,而老人把攙棍一甩,叫書童把書本抬來。書童跌跌撞撞地將五六本書籍送到老人面前,老人只盤腳而坐,凝視着書。另一個壁畫則畫著一位老人和另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促膝而談,叫書童端茶。我想:那個老人應該是曾子,那個鶴髮童顏的老人則應該是孔子吧。他們在論今談古,無話不談。渴了,就喝口清茶,可真悠然自得啊! 我繼續往前走,抬頭一望,又有一塊木匾,上面寫着“大學堂”這三個蒼勁有力的字。木匾後面有扇門。我將門輕輕一推,推不開。我只好搖搖頭在那四周走走。正當我“山重水複疑無路”時,突然發現門後有路,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走進去一看,原來是曾氏神位。我走上前,恭恭敬敬地一鞠了個躬。隨後,到處走了走,就離開了。 曾氏大宗祠集石雕、壁畫、雕樑畫棟……形象逼真,體現了古代建築藝術的精湛技藝個高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