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考證這個問題,首先要從9.18事變說起。31年,9.18事變爆發以後,蔣介石下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致使半年的時間,東3省淪陷。蔣介石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當時蔣介石剛剛統一中國,統治非常不穩定,而且以當時中國的國力,根本不可能單獨和日本打一場全面戰爭。國際形式方面,世界性經濟危機還沒有過去,納粹在德國還沒有上台,第2次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和亞洲策源地還沒有形成,中國在國際上根本得不到任何支持(這一點從當時國聯的表現上就可以看出來),所以蔣介石選擇了暫時的退讓。但是到了37年,情況就有了變化,首先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地位非常穩固,36年西安事變爆發以後,全國上下一致支持蔣介石,反對張楊就是很好的證明。以致於GCD也不得不逼蔣抗日。第二,中國經過了10年的黃金髮展,經濟,軍事,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組建了德裝師,可以有一定的能力和日本一戰。第三,國際形式上,大戰一觸即發,蔣介石看準了英美必然參戰,所以他把寶押在了英美身上,提出“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的理論。毅然在上海命令國軍主動進攻日軍,組織了凇滬會戰,把日本拖進了全面戰爭。
但是從31年到37年的這段時間裡,蔣介石也一直沒有閑着,他也在一直做着和日本打全面戰爭的準備。蔣介石曾經說過,中國18個省,丟了15個都沒有關係,只要川,滇,黔西南三省還在我的手裡,中國就是我的。當時蔣介石就意識到西南三省將來就是中國的大後方。所以抗戰開始,國民政府一牽武漢,再牽重慶。這也是蔣介石早就計劃好了的。問題是,31年的時候,蔣介石雖然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他實際能控制的地區只有長江中下游5省,山東有韓復榘,山西有閻西山,兩廣有白崇禧,李宗仁,雲南有龍雲,四川有劉湘,貴州有王家烈,江西還有GCD。因此蔣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安內,GCD當然是蔣介石的心腹大患,但地方軍閥有何嘗不是呢?
所以蔣介石先後依靠地方和自己中央軍的力量發動了5次圍剿,在紅軍開始長征以後,還親自到達成都來組織對紅軍的圍追堵截。蔣介石一方面當然是想消滅紅軍,另一方面也是在消滅西南三省的地方軍閥,(這一點在中央台拍攝的電視劇《長征》中有所表現)面對蔣介石的這種進攻,西南三省的地方軍閥自然也心知肚明,因此劉湘就說過,如果紅軍只是路過,我們就讓他過,如果紅軍要是駐下,就趕他走。而紅軍此時讓蔣介石的中央軍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想擺脫蔣介石的追趕,對於這些地方軍閥,自然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這也就造成了紅軍有可能和地方軍閥溝通,甚至是講和的可能。不要忘記,朱德在西南三省的影響力,在西南三省的地方軍閥的眼裡,朱德也算得上是老前輩了。
當時守衛瀘定橋的部隊,既不是蔣介石的中央軍,也不是劉湘的軍隊,而是四川的另外的一個軍閥劉文輝的部隊。劉文輝何許人也?他就是四川大地主劉文採的哥哥,此人從抗戰時期便開始和GCD合作,1949年PLA兵臨城下的時候,劉文輝帥部起義,解放后做了林業部長。而紅軍過瀘定橋的時候,也正是劉文輝最失意的時候,一方面,蔣介石想解散他的部隊,另外一方面,劉湘也一直在壓制他。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在這種情況下,紅軍自然也就成為了他可以團結,可以合作的對象了。
因此,綜上所述,飛奪瀘定橋最有可能的真相就是紅軍和劉文輝本人答成了某一項協議,劉文輝象徵性的抵抗一下,實際是放紅軍一條生路,以待日後相間。而對老蔣也有了一個交代。否則的話,我真想不出來,紅軍怎麼會打下瀘定橋,而國民黨為什麼不炸橋呢。
還有種說法:奪瀘定有兩支部隊,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紅四團,一個就是已經渡過大渡河的部隊,由劉伯承和聶榮臻率領,當紅四團22勇士過橋的時候,劉聶部也殺進了瀘定城,敵人是腹背受敵,原來以為撤了橋上的板子就可以點殺紅軍,沒有想到,紅軍來得這麼快,而且真的敢爬過來,更沒有想到背後也響起了槍聲,加上川軍歷來是內戰外行,外戰內行的,所以見勢不對,一鬨而散。
瀘定橋的真相 標籤:瀘定橋作文 飛奪瀘定橋作文 真相作文 真相大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