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在這清明佳節即將來臨之際,讀起來更讓人深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古代的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無比複雜的。偏偏又趕上春雨紛紛,衣衫盡濕,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本來,這佳節行路之人,已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處雨絲風片之中,紛紛洒洒,冒雨急行,心境更是加倍凄迷紛亂了。
這雨,不僅是紛紛細雨,此更為天哭!這“雨紛紛”,不僅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涼而又美麗的境界,更形容了那位雨中行路者的悲哀之情。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佳文里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前兩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寫作者心頭的想法:到哪兒找一個小酒家吧。尋到一個小酒家,一來歇歇腳、遮遮雨;二來解解春寒,散散積在心頭的愁緒。
“遙”,卻並不遠。這一指,使我們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一個酒帘。若真的遙遠,難以產生聯繫;倘若近在眼前,又失去了無盡含蓄的趣味,它妙就妙在這不遠不近之間。
詩只寫到“杏花村”便戛然而止,只剩下:行人如何歡喜,怎樣加把勁兒,快馬加鞭地趕上前去……這些,作者都省略不寫,只給後人給讀者,留下一片思索的空間,以及一片遐想的餘地……
在這清明節中,最普遍的活動是去掃墓、踏青。掃墓,表示的是對先人、烈士的那種惦念的強烈感情,使他們——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能在地下安然長眠,從而表達一種對其的敬仰與愛戴;踏青,可能是一種多年的習俗吧,可它不是單純地去郊遊玩耍,它表現了一種去除霉運的含義。
清明時節,無論大街小巷,都瀰漫著悲傷的氣味,再加上絲絲春雨,人們心頭又平添了一層愁緒。
清明,雖說是色彩明艷的節日,可又包含着那麼一絲凄涼,一絲悲傷,不禁讓人淚如雨下……
2011年寫於清明前夕
開封市縣街小學五年級:余典而
《清明》隨想 標籤:改寫《清平樂村居》作文 清明隨想作文 隨想作文 奧運隨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