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閑時,我總愛到新桂湖公園去玩。公園裡的湖泊和河流約佔總面積的一半,水面上修建有百花橋、凝碧橋等大大小小10多座橋,而我尤其愛在那思源橋上走一走、看一看。
思源橋修建於1986年,寬3米,長28米,有5道拱,又叫“五孔橋”。橋不長卻有5道拱,大概不只是為了牢固,還有“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之意吧?成都人就是好客嘛!
思源橋橋面用青石板鋪成,左右兩邊的橋欄上各有14根望柱。每邊兩端的望柱柱頭上雕刻有一條嘟着圓圓的小嘴巴,彎曲着身軀,蹦跳出水面的金色鯉魚,我想這是象徵國家富強了,人民富裕了,“年年有餘”吧。每邊中間的12根望柱柱頭是雕工精巧的十二生肖:龍,盤旋升騰;豬:憨態可掬;馬,四蹄騰飛……這可能是象徵華夏民族的炎黃子孫吧。兩邊橋欄各用15塊青石擋板全封閉,擋板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雕飾圖案展現在我的眼前。那是一幅“月宮嫦娥”圖:在仙音裊裊中,嫦娥正在月宮中的桂樹前翩翩起舞,那玉兔也情不自禁地隨之手舞足蹈起來;這是一幅“牧童吹簫”圖:在山清水秀的山澗中,一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短簫,簫聲悠揚,悅耳動聽;下面是一幅“龍鳳呈祥”圖:在瑞雲翻騰中,右邊的金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左邊的彩鳳展翅翹尾,舉目視龍……整個圖案渾然一體,烘托出了社會的安定與祥和氣氛。
思源橋地處新桂湖公園中心偏南,東西走向,是連接東、西各景點的紐帶之一。東連桂堤,提示牌上說:此堤遍植桂樹,臨水照月,每當月圓時分,兩影交疊,猶如廣寒勝境;西接王銘章墓,圓形的山堡上林陰匝地,花草茂盛。如果沒有思源橋,兩景點雖然近在咫尺,要彼此到達,就得繞很大一個圈子了。
思源橋不僅起着紐帶作用,而且還是新桂湖公園的20個景點之一。
當盛夏荷花滿湖時,你站立橋欄,俯視荷塘,就彷彿看見了那身穿粉紅輕紗的荷花仙子裊裊婷婷地向你走來。
當三秋桂花滿園時,你止步橋間,屏息呼吸,一定會桂香撲鼻,讓你如痴如醉。
當冬天大霧籠罩時,四周景色朦朧,這橋在霧氣之中,一下成了天橋,使人產生撲朔迷離之感,那又是一道別樣的風景。
當春暖花開之時,公園遊客熙熙攘攘,這橋上行人也絡繹不絕,橋就顯得年輕了好多,顯得更加生氣勃勃。
站立橋間,擺個pose,照張像片,那才逗人愛呢!尤其是穿上古裝,撐把紙傘或拿把摺扇,說不定別人會認為你就是那仙女下凡或才子光臨呢!
思源橋美得自然,美得富於想像,我深深地愛上了這美麗的思源橋!
四年級:秦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