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和幾個同學在學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一個同學問大家:“你們知道竹子里有什麼嗎?”一個同學回答說:“竹子裡面是空的。”另一個同學馬上反駁說:“不是空的,裡面有空氣。”我也說:“對,裡面有空氣,就不能說是空的。”“你怎麼知道裡面有空氣呢?”一個同學反問了一句。這一問把大家問住了,誰也答不出來。竹子里到底有什麼氣體呢?我一直把這個問題記在心裡。
在王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我研究了竹子里的氣體。
我砍了一根直徑約6厘米的竹子,鋸成一節一節。我把一節竹子浸在水中,用鋸子鋸去一段,只見一串氣泡冒出來了,這個實驗說明竹子內有氣體。
為了搞清楚這種氣體的成分,我收集了5瓶竹子體內的氣體。然後把燃着的火柴放入一個瓶子里,火柴燃了一會兒才熄滅。這說明氣體里有可助燃的氧氣。究竟含有多少呢?王老師為我找來了一點白磷和紅磷,我進行了兩次實驗。
第一次,將白磷從水中取出,擦乾水,迅速放在金屬匙里,放入瓶內,把瓶塞緊緊塞住,皮管口也用夾子夾住,做到不漏氣。這時白磷很難燃起來,我就拿一個廢電燈泡,取出燈絲,灌滿清水,做了一個簡單的凸透鏡,讓陽光通過凸透鏡,聚在一點,照射在瓶里的磷上,白磷很快就燃燒起來了。一會兒燃燒着的白磷熄滅,說明瓶里的氧氣基本用盡了。這時瓶內充滿了白色的煙霧。接着我把皮管口浸入水中,鬆開夾子,水就從管子流入瓶中。同時,我不斷搖動瓶子。最後,水停止流入。這時,流入的水只佔瓶子容積的1/10。
第二次,我把紅磷放在金屬匙中用火柴點燃后,迅速放入瓶中,塞好瓶塞,火焰熄滅后,鬆開管口的夾子,這次從管口流進去的水約佔瓶子容積的1/9。
在自然常識課里,老師告訴我們,氧氣約佔空氣的1/5。而兩次實驗結果都說明,竹子體內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少一些。
我找來一些石灰,放在乾淨的瓶子里加上清水,攪拌后,等了一段時間,上層的水澄清了。
我往一個收集了竹子體內氣體的瓶子里倒進了約100毫升澄清的石灰水。在一個同樣大的空瓶里(實際上裡面有空氣)倒進同樣多的石灰水,塞好瓶塞,分別進行搖晃,結果有空氣的瓶子里的石灰水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而裝有竹子體內氣體的瓶子里的石灰水變渾濁了,如同清淡的米湯。
實驗證明:竹子體內的氣體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空氣里二氧化碳約佔3/1000,由於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發生明顯變化。為了進一步證明竹子體內氣體的二氧化碳含量,我又進行了一個實驗。
用皮管向灌滿水的瓶子里吹氣,把水排出去,收集人體呼出的廢氣一瓶。
然後倒進澄清的石灰水,搖晃后,石灰水變渾濁了,渾濁的程度與裝着竹子體內氣體的那瓶差不多。這證明竹子體內的氣體含二氧化碳,同人體呼出的廢氣里的二氧化碳含量差不多。
除了氧氣和二氧化碳以外,還有什麼氣體呢?剩下的氣體既不能幫助燃燒,又不能使石灰水發生變化。說明是氮氣。
通過這次研究活動,解開了我心中的一個疑團,但是我心中的疑問反而多了起來。氣體是怎樣進入植物體內的呢?其它植物體內的氣體成份都是這樣嗎?早晨、中午、晚上同一種植物體內的氣體成分會一樣嗎?春天和秋天同一種植物體內的氣體會不會發生變化?我一定努力學習,不斷探索。
【簡評】
這是以竹子為研究對象進行科學實驗后寫的文章。
在實驗過程中,小作者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在不斷解決舊問題的同時,又不斷提出新問題。對一個個新問題,又通過一次次新的實驗去探求答案。本文詳盡仔細地記敘了實驗的過程,說明了每一步實驗的結果和問題。
文章是探索的結果,通過實驗的記述,也能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一種可貴的探索精神。
竹子里有什麼 標籤:有什麼作文 那本童話里有個公主作文 竹子作文 家鄉的竹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