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本雜誌上讀到過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人問一位盲人:“你什麼都看不到,這麼活着覺得痛苦嗎?”盲人回答:“我痛苦什麼?和聾子相比,我能聽見聲音;和下肢癱瘓者相比,我能行走;和啞巴相比,我能說話。我之所以活得比較愉快,是因為我學會了放大美好。如果拿自己的地位跟美國總統相比,拿自己的金錢跟比爾·蓋茨相比,拿自己的容貌跟楊貴妃相比,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都痛不欲生了嗎?”
從這位盲人一番意味深長的回答中,足以看出這位盲人多麼豐富的精神世界啊。有的人,他聾了,他於是羨慕別人能聽見聲音,整天愁眉苦臉,痛不欲生,可他哪能想到去和那些盲人相比,自己還能看見光明,去和那些啞巴相比,自己還能說話,他這樣的生活多麼痛苦。大家一定知道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故事吧,他雖然患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但他欣賞自己有一個聰明靈活的大腦,有一個存在着巨大潛力永遠開發不盡的大腦,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他曾發表了《時間簡史》,《時間簡史續編》,《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等著名作品。反過來講,如果他一味追求別人健全的身體,抱怨自己命運的悲慘,整天唉聲嘆氣,他會有如此高的成就嗎?
對於海倫·凱勒,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她是一位美國女作家,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她在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以驚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創造了奇迹。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總統自由勳章。了解了她的生命歷程,有誰能不驚奇?
這些例子說明什麼?說明了我們要拿自己的優勢來和別人比,並且善於運用自己的優勢,這樣才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有幸福,有理想,有成就。這是一些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則更需要善於運用比,學會比的技巧。有些人,家庭不大富裕,可是他卻要羨慕那些富裕的家庭,整天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可是他卻沒有想到還有多少吃不飽,穿不暖的人在街頭流浪。這就是說,我們要的發現自己的美好,才能幸福。
但是,絕不是在所有事情面前都這樣。有時候,就需要向上比。例如,在某次考試后,自己的成績不好,這時,可不要和比自己成績差的同學相比來寬自己的心,這樣會使自己沾沾自喜,不思進取,驕傲自滿。只有和比自己成績好的同學相比,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去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鬥!
所以,“比”是有着學問的,我們要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比”,掌握“比”的技巧,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