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只是指過去的做法沒有得到期望的效果,更是讓我們進行改變的訊號。
“失敗”只是在事情劃上句號時才可能用上,要想事情解決(事情還在繼續下去),這二字便不適用。
“失敗”是指過去的事,“怎樣改變做法”是指向未來。
“失敗”是過去的經驗,而經驗則是讓我們提升自我的踏腳石,因為經驗是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礎。
每次“失敗”,都只不過是學習過程里修正行動的其中一步驟。
在人生中所有的學習,都是經由不斷地修正而達到完善的。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
把每次“失敗”帶來的教訓掌握了,每次便都變成了成長。
自信不足的人,潛意識總是在找“不用幹下去”的借口,“失敗”二字便很容易冒出來。
有些人看上去似乎缺少面對失敗的勇氣而迴避變化,其實他們是很有勇氣的,不是嗎?他們很有勇氣安於現狀。
有些人說自己沒有自信,其實他已經非常有自信地說自己“沒有自信”了。
又比如說熱情、謙虛、合作精神、積極的態度還有愛心這些成功的特質幾乎都可以在每個人的身上找到,只有沒有把這些“成功快樂的資源”運用好而已。
每一個人都有過成功快樂的經驗,也就是說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
人類只用了大腦能力的極少部分,提升大腦的運用,很多新的突破便會出現。
運用大腦的能力,現在已有大量的技巧發展出來,人類比以前更易把效果提升。
每一個人都可以憑藉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們每天遇到的事物,都包含成功快樂的因素,取捨全由個人決定。
所有事情和經驗裡面,正面和負面的意義同時存在,把事情和經驗轉為絆腳石或者是踏腳石,由自己決定。
成功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都是經過一個過程而培養出來的。在開始的時候,他們與其他人所具備的條件是一樣的。
有能力替自己製造出困擾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
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內心的信念和價值觀系統產生出來的。
相信自己有能力或凡事有可能,是對自己成功快樂最有效的保證。
平東學校六年級:許津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