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像是我極據代表性的表情。
我還沒出生時,在娘胎里天天“唱歌”,天天展示我的“明星風範”,可在娘胎里,一沒觀眾,二沒“粉絲”,不過癮。所以,從娘胎里一出來,我便展示 “唱歌”的本領,整天哇哇大唱,天天開個人演唱會,唱什麼:《菊花台》《千里之外》《戀愛ing》《偏愛》……可以說是家中的“歌神”,不是我吹牛。因為我愛“唱歌”,舅舅便給我起了個外號——嚎哥(方言)。這個名,夠潮吧!
小時候,我可是一個十足的“慈瓶”,誰也碰不得,誰也摸不得。要是誰把我弄得不開心,沒奶吃了,肚子餓了,……“陌生人”(對我來說是不認識的人)碰了我,我都會趴在床上“唱起我的歌”來,或是撲在母親懷抱里“唱歌”。
聽媽媽講,在我二歲的時候,爸爸把我抱着去學校玩,媽媽的同事想抱抱我,她還沒有問我願意不願意,也沒有“請示”我的“終極粉絲”(爸爸媽媽),手剛伸過去,我可不高興了,“哇、哇!”——唱起歌來。可能是我“唱得太激動了、太投入了”,眼淚都奪眶而出了,媽媽的同事被我嚇害怕了,手趕緊收了回去,哭笑不得了。這個哭泣笑不得,我相信一定是被我“美妙、動聽的歌聲”給弄的。從此以後, 那位 老師看見我就提起這件事。
現在,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慢慢地長大,但還沒有忘記“哭”這個極據代表性的表情,有時也還常用到這個表情。
在我屢受委屈時,在我無緣無故被人欺負時,在考試失敗時,在受在打擊時,在做錯事時,在被母親批評時,臉上都會展現出“哭”這種表情。
童年雖隨着時間流逝,但這段記憶在我腦海里永抹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