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糍粑
沙洋縣高橋小學六年級 金彬霞
指導教師:陳繼榮
我家住在江漢平原沙洋縣黃金村。這裡沒有什麼秀美奇麗的風景,有的是肥沃的土地,有的純樸的民風民俗。
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這話一點也不假。我們的家鄉一過臘月初十,年的味兒就顯現出來了。你聽:“嗷、嗷——”那是殺年豬時,大肥豬的哀嚎;“啪、啪……”“咚、咚……”這是做餅子時揉面和擀麵皮兒發出的聲音;“哈哈哈……”那是農家女發自內心的歡笑聲。
說到過年的一些習俗,我更忘不了老家打糍粑。
說起糍粑,大家也許一點兒都不陌生。
糍粑是用蒸熟后的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搗成泥狀製作而成,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我們家鄉打糍粑,一般是提前近一個周泡糯米,爺爺告訴我,泡糯米必須是用“臘水”浸泡,立春后的水浸泡就不行了。臘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興興的,親戚鄰居都來相互幫忙。我們小孩子們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過年了。這一天,最高興的就是我們小孩子了,蒸糯米飯時,我們小孩子總要守在灶台邊。“媽媽,糯米飯怎麼還不熟呀?”這是弟弟急切的聲音。“去去去,一邊站着,媽媽都不急,你着什麼急?”這是我對弟弟違心的訓斥。其實,我已經把口水都咽了好幾遍了。
“飯熟了——!”媽媽一陣歡快的叫聲,讓我們立刻興奮起來。媽媽給我和弟弟各盛了一碗糯米飯,還加上白糖。“哇,味道真是美極了!”
得到極大的滿足后,我又隨着糯米飯冒出的熱氣一路追逐,來到打糍粑的現場。只見爸爸、鄰居家的叔叔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他們脫下厚厚的棉衣,高捲袖管,一同躍躍欲試的樣子。糯米飯倒進了小缺里(聽爺爺說,過去打糍粑用的都是石臼)爸爸、叔叔們開始搗起來,當糯米搗成膠狀時,在一旁的爺爺趕緊把缺里膠狀的東西扒出來放在門板上,可能是由於太燙的原因,爺爺不停地用冷水沾手,還在手上沾上點米面。已成膠狀的糯米泥在爺爺的手下不住地揉着,不一兒會,糯粑就做成了。爺爺做的糯粑大多是長方形。
“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吃糍粑?”饞貓式的弟弟天真地問話,引得滿堂哈哈大笑。
我們家鄉的糍粑,在吃法上大多以煎為主,還有炸、炒、煮等做法。但是,不管是哪種做法,那味道真是好極了!
朋友們,你說我家鄉的糍粑怎樣?來嘗嘗吧!
我愛我家鄉的糍粑!
點評:“媽媽,糯米飯怎麼還不熟呀?”多麼可愛的童真童趣;“去去去,一邊站着,你着什麼急?”“ 其實,我已經把口水都咽了好幾遍了。”多麼形象的心理描寫;“媽媽,什麼時候可心吃糍粑?”多麼天真的而真切的語言……家鄉的糍粑美,家鄉的民風美,家鄉的孩子更可愛!
——陳繼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