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鄉的虞山,古名叫烏目山,因形狀像一隻卧牛,所以又稱卧牛山。卧牛的牛頭上有座亭子名叫“辛峰亭”,人們形象地說:辛峰亭是卧牛頭上的牛角哦!
辛峰亭位於虞山東嶺之巔,沿着仲雍墓和言子墓道或盤山公路可以直接上去。
我和媽媽沿着仲雍墓和言子墓道往山上走,遠遠的就看見了辛峰亭,辛峰亭整個兒是黃色的,呈六角形,磚木結構,單間重檐,攢尖頂、外觀兩層、飛檐翹首,小巧玲瓏的,好看極啦!
我們來到辛峰亭里,只見辛峰亭的內壁有一塊石碑,石碑上有一頭像,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模模糊糊了,頭像上方有幾個同樣模模糊糊的字,我看清了幾個大字“許真君像”。那下面刻着的那些密密麻麻斑駁不清的字一定是紀錄了許真人治蛟龍的經過吧。
相傳,宋代開寶年間,有一個十五四歲的放羊娃,經常到這山坡上來牧羊。
有一天,放羊娃又上山坡上來牧羊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下起雨來了。放羊娃便躲在一棵大樹下避雨。忽然,從山包上下來七個小人,這小人不足兩尺,光禿禿的頭,有眼無眉,有洞無鼻,有嘴無牙。 “你們是什麼怪物?”放羊娃驚叫道。一個腰纏紅布頭的小人說:“我們是這兒的蚯蚓,在這兒的山坡上受日月精氣已經有五百年了。現在只要到大海里去,我們就可以變成蛟龍,一成蛟龍,我們就可以翻江倒海,吞雲吐霧,上可升天,下可入地。但這兒離大海太遙遠,所以,請你把我們帶到大海里去吧!”放羊娃答應把他們送到大海里,於是,把它們裝進一個瓦罐里。然後,日夜兼程,把他們帶到了大海邊,拿出罐子把他們到入大海,頃刻間,巨浪翻滾,波濤中探出七條蛟龍來,向放羊娃點頭致謝。
過了幾天,虞山山坡上忽然電劈雷鳴,洪濤滾滾。洪水沖毀了田地,衝垮了房屋。七條蛟龍瞪着銅鈴眼,頭頂水牛角,在洪水中見畜牲就吃,見人就吞,放羊娃的羊也被叫龍給吃了,放羊娃叫苦不迭。
一天,一個老頭來到了虞山腳下,這老者背着斗笠,肩上插着把劍,腰間吊著個葫蘆,手拄竹杖,深一腳,淺一腳地走着,口中則吟誦: “雲遊數十載,解人於危難。樂矣不知老,忘卻甲子年。”這個老者就是許真人,他從小學過法術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他總是解人危難,救人疾苦。再說,放羊娃因助蚯蚓變蛟龍,所以正在找能治蛟龍的人。這日,他遇上了許真人,便叫許真人去收復蛟龍,後來許真人輕而易舉的就把七條蛟龍收復了!
不知不覺,我們走出亭子,極目遠眺,望見山前的尚湖,又能遠眺東南的昆承湖,難怪在南宋嘉泰初始建時取名為“望湖亭”;登臨送目,視野開闊,湖、田、城盡收眼底,難怪南宋嘉定三年又改名為“極目亭”;此亭後來幾沒荒野,一直到明代萬曆年間新建此亭,因建在城的西邊,按照天干地支方位,取名“辛峰亭”。今天這亭看起來雖然有點破落,但絲毫沒有影響我登臨的心情,臨風遠眺,盡收眼底的虞城山水,讓我感受到了常熟青山秀水,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
歷史文獻的記載,民間的傳說,都給這辛峰廳披上了神秘的色彩,這是真蛟之亭,是常熟古城的幸運之亭。那些文人墨客到此,極目西湖(即尚湖),眺望虞城風光,無不激情抒懷。徐次峰的《極目亭》有“幾點歸舟破暮煙,數行雁字落霞邊。”明代詩人謝肅晨登極目亭,有“虞山積翠橫東海,上有岩繞極目亭。井屋雞鳴穿曉霧,石潭龍影落秋螟。” 如果你在傍晚時分,登臨辛峰亭,夕陽西下,辛峰亭沐浴在霞光中,黃牆碧瓦,更顯其優雅。在辛峰廳中遠眺西湖(即尚湖),浮光掠影、白帆點點、霧氣似輕紗飄忽。當夕陽西下,霞光退盡、古城萬家燈火,那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把古城裝扮得分外妖嬈。而辛峰亭也在五彩燈光中閃爍,與虞山門相互輝映,成為古城的一部分。有道是:
“古城虞山十八景,
遙看辛峰夕照亭。
秀麗風光無限好,
青山綠樹景中情。”
常熟,我的故鄉系列習作(9)——虞山之辛峰城樓 標籤:習作作文 虞山作文 常熟作文 美在常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