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意思是飽讀詩書的人,就有一種能在風暴中悠然面對的氣質。當我們行走於沙漠中時,書籍就是那清泉,我們的傳統詩歌,又何嘗不是清泉中的一股呢?
《中國詩詞大會》中的白茹雲,面對着疾病纏身的艱難生活,依然能夠樂觀面對,是詩歌給了她慰藉,給了她悄然面對的勇氣。白茹雲走到了人生中的沙漠,而詩歌正是那涓涓清泉,雖然微不足道,但意義非凡。
表面上看一首詩歌,就是寥寥幾行,有一些甚至充斥着古人懷才不遇時發的種種牢騷,而且並沒有使白茹雲的病情得到痊癒。但,那寥寥幾行的文字中,卻包含無限的故事,無數蕩氣迴腸的畫面,足以讓你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愛之深;又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情;當然不乏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飢匈奴血的豪情。說不完,道不盡,飽讀詩歌的白茹雲深感人生之浩大,病痛在他眼裡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方小坎,他有着不同於常人的眼光,眼光不同,世界就截然不同,就算詩歌病沒能治癒他的疾病,但卻帶她走向了另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
詩歌是前人用於感抒於懷的一種工具,字裡行間滲透着作者的氣韻,短短几句,寥寥數言,就可以將自己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多少次當自己考試失意 自暴自棄時,詩歌給了我對未來的期盼;多少次在冰冷寒夜一個人複習功課時,詩歌給了我由衷的溫暖;多少次在夢想遭人白眼否定時,詩歌讓我依然懷着一顆赤子之心,依舊熱淚盈眶。
高爾基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高爾基對書的追求勝於常人,而詩歌正是書的縮影,是那種寥寥數句中就能描繪整個世界的中國式的委婉,是那種意猶未盡更進一杯的韻味。
朋友當你走到你人生中的沙漠時,詩歌這股清泉能讓你細細品味,忘卻世界的惡意,忘卻心中的傷痛。
詩歌,得之何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