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鵝毛,禮輕情誼重。人人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題記
記得在準備出發時,爸爸給了我一個書包,裡面有課本,練習本,文具,還有《西遊記》、《馬小跳》、《軍事武器全知道》……我就二丈和尚摸不到頭腦?這些不正是我最喜愛的書么?課本已近上完了?練習本也因改版退役的?這些衣服不是我都穿不下的嗎?我們不是正在去趕火車么?背這些幹什麼?在火車上爸爸告訴我這叫“多背一公斤計劃”。
“多背一公斤計劃”:一公斤也許只是你行李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重量,但“多背一公斤”,這小小的重量對於一個貧困的學生來說,也許就是一份珍貴而難忘的禮物。一公斤雖小,但如果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一公斤”,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了。
經過長途跋涉終於走到了那個大山深處的寨子,我一聽到了,累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氣。抬頭看看,那的孩子個個黑不溜秋的,穿着碎布拼的鞋子,那不合體的衣物也是別人捐的。他們怯生生的看着我們這群背着大包小包的旅行者。
參觀這兒的學校,我才發現桌椅破破的,黑板只是土牆上的一層薄水泥刷上黑漆。語、數老師是這村的一個高中生,沒有英語。這裡最遠的學生從家到學校單程超過2小時,寨子里沒有自來水。水是幾個村民從附近河引來的一條渠挑來的。這些孩子家裡沒有電,電話更沒有了。孩子讀完書回到家還要幹活。天一黑就睡覺。在這兒,我還認一個和我一樣大的小孩。
他叫張解放,家在寨子上面的山裡,他告訴我,他們的書包——有布縫的有塑料的,學校連校名都沒有。早上天一亮就要起來幹活,中午放了學要回家打柴。傍晚上就着陽光複習。家中唯一的畫是村上發的主席像。每天早上割了豬草,餵了豬才吃幾口糯米。問他為什麼吃糯米。他說糯米抗餓。他每天要過兩條大河,河面上原來是溜索後來被關了。在愛心企業幫助下才給造了簡易鐵索橋,還要走山路,過河時遇到河漲潮這天就要穿濕鞋。他父母都在外打工為了的就是養活3個孩子。當我把我包里的書本送給他時,他激動不已。同時,他告訴我,他非常想到山外看看大千世界。
這既是爸爸送給我也是送孩子們的珍貴禮物。
上海寶山區上海月浦實驗學校初一:劉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