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
愛迪生曾經說過:“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從不敗倒在他們的腳下,我渴望用科學來否定他們的謬誤。”
既然是名人,就一定在某方面有突出的能力,在芸芸眾生之間,鶴立雞群。它們是聖潔的偶像、是人們心中的“聖人”,它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言談舉止,都被人們看在眼裡,並分析出其中那“無人知曉的涵義”,以致於連那位名人都驚訝了。
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作家洋洋洒洒地完成了一篇着作,可他並不知道,在這篇着作之中,有一個難以發現的錯別字。這個錯別字似乎很得意,因為只有它才“與眾不同”,竟飄飄然地炫耀起來了,旁邊的字不服氣了,大聲質問他:“你是一個千人嫌、萬人惡的錯別字,你憑什麼炫耀,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大呼小叫!”而那個錯別字卻不着急,“不急,以後就知道了!”
數年後,這個作家的文章已經名聲遠揚了,人們開始瘋狂地了解他的資料,並從每個細節、每個動作甚至每個字都分析出了他當時的用意以及所體現的精神,當某個崇拜者閱讀這篇文章時,發現了這個錯別字,大驚:“作者用了通假字!”
看了這個小故事,相信大家不禁有些感觸吧!我們的教科書何嘗不是如此呢?譬如《木蘭詩》中,老師讓我們記住花木蘭的精神中那條“不慕高官厚祿”那句話,我們當時信了、也背了。后聽一位作家說,其實木蘭當時不當尚書郎,很可能是因為他怕女兒身份暴露被殺才推辭的,而不完全是“不慕高官厚祿”。
在現代社會中,許多名人的支持者都會挖空心思去找他們的一個個優點,哪怕是沾點邊,也要大肆宣傳,可名人再厲害,歸根結底,他還是人,不可能像支持者所說的那樣“十全十美”,他們也會犯錯、也會失誤,而這些崇拜者們的言論,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它們像一台笨重的機器,迷信地倒在了名人的腳下,他們也許會因此而一帆風順,而更多的,則是頭破血流。
早在建國初期,一些人對某些名人迷信地五體投地,終日“老大哥”長、“老大哥”短的,結果弄得無所適從,甚至四處碰壁,不是這樣嗎?盲目迷信給我們留下的只有苦澀的回憶,只有自我解嘲的苦笑。
不要迷信名人——我們是清醒的凡人。
我們在仔細閱讀某些定論時,是否有證明過它的行為呢?伽利略不也在比薩斜塔上證明了亞里士多德的那個“物體的下墜速度與重量”的觀點是錯誤的嗎?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其實,他們是在笑自己。
百川歸海,殊途同歸。我們尊重一切名人,但我們有信心,我們絕不迷信。我們有否定的膽識,因為我們有“獨立思考”這個強大的武器。我們尊重名人,但絕不迷信他們。
河北石家莊新華區28中學七年級20班初一:付嘉偉